今年是党中央确定的“基层减负年”,会议文件的压缩,减少考核检查,控制过度留痕等,在一定程度上为干部松了绑,但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特别是奋战在基层一线脱贫攻坚等领域的干部,即将到来的2020年可能还要更忙。“下之所以为,惟上是视。”中央对基层减负的要求中,就特别指出要从领导机关特别是从中央和国家机关改起。习近平总书记也曾指出,“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12月13日学习小组微信公众号)
近年来,基层干部负担重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常常听到部分基层干部抱怨,今天需要开多少个会,迎接上级部门的几波考核检查,还有多少表册等待上报等等,这些看似抱怨实则凸显他们的无奈。这些“事务”占据了基层干部大量的工作时间,让“表哥”“表姐”“材料大神”们疲于应付,甚至无法忍受。
今年两会期间,基层减负成为了热点问题,广受代表及网友的关注。中央甚至将2019年确定为“基层减负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心系基层、关爱干部的深厚情怀。党中央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文件依然是层层转发,责任层层压实,变异为层层施加压力,最终压力都落在基层干部身上,一旦出现任何意外,问责的板子就打在基层干部的身上,那就真的伤了基层干部的心了。
不仅如此,基层干部还往往身兼数职,脱贫攻坚、改厨改厕、乡村振兴、基层社会治理、环境保护等等工作,都会出现基层干部熟悉的身影。在繁重的压力之下,动辄上级部门通报,在夜深人静之时,忙碌了一天的基层干部,积分俨然成为部分基层干部挥之不去的痛。
毫无疑问的是,选择在两会期间发出“减负”的通知,彰显党中央解决问题的坚定决心。减少填表报数,精简文山会海,不当甩手掌柜,凡事不必留痕迹,此为治疗基层干部负担的一剂良方。只有各级党委政府下好猛药,减少基层干部花在填表迎检的时间,真正用在实干上,用到服务群众上,才是一件人人称善之事。
可是形式主义是一个顽疾,“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雷声大雨点小” “新瓶装旧酒”等现象屡见不鲜,就是因为它总可以搞变通、换马甲。要让“基层减负”成为基层干部的一种实实在在的“福利”,必须摒弃上交减负材料、表册等走过场现象。只有基层减负工作做好加减法,减少基层干部的工作精力、群众意见大的形式主义,增加苦干实干的业绩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基层减负才不会沦为形式主义。
来源:红网
作者:胡喜庆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