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揭开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神秘面纱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2019-09-03 15:48:08
时刻新闻
—分享—

2017年9月7日,我根据湖南省委安排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作“砥砺奋进的五年”形势报告。会后,在州社科联谭必四主席的陪同下,考察了一直想去的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出于对民族文化的好奇心,考察完十八洞村,我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网信办在花垣县挂职锻炼的范东华同志热忱推荐,专程拜访苗族巴代文化奇人石寿贵老先生,参观其私家苗族巴代文化陈列基地。

石寿贵先生何许人?花垣县双龙镇洞冲村人。他是本家祖传苗师“巴代雄”第 32 代掌坛师、客师“巴代扎”第11代掌坛师、民间正一道第18 代掌坛师。石老先生还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第一批命名的 “非遗”名录“苗族巴代”传承人、中国民俗学会蚩尤文化研究基地蚩尤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巴代文化学会会长。他长期从事巴代文化、道坛丧葬文化、民间习俗礼仪文化等苗族文化的挖掘搜集、整编译注及研究传承工作。他和他的家属们,动用全家之财力,物力和人力,经过近50年全身心投入,在本家积累32代祖传资料的基础上,又走访了贵州、四川、湖北、湖南、重庆等省市的20多个县市有名望的巴代坛班,通过本家厚实的资料库加上广泛搜集得来的资料,到目前已整编译注出8大类、76集、117本、273册、2500多万字、4000余幅仪式彩图的巴代文化,准备编辑出版《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丛书•巴代系列》。这8大类、76集、117本、273册具体包括:第一类:巴代仪式基础篇11集11册;第二类:苗师篇67堂科仪11集48册;第三类:客师篇164堂科仪12集12册;第四类:道师篇173堂科仪5集5册;第五类:巴代侧记篇3集3册;第六类:苗族古歌篇12集15册;第七类:巴代历代手抄本22集178册;第八类:巴代仪式程序索引1册。

除了书稿资料以外,石寿贵先生还建立起了 8000多分钟的仪式影像、238件套的巴代实物、1000多分钟的仪式音乐,以及他人出版的有关苗族巴代民俗藏书200余册和一整套待版丛书的资料档案。此前,他还主笔出版了《苗族道场科仪汇编》《苗师通书诠释》《湘西苗族古老歌话》《湘西苗族巴代古歌》等著作4本。其巴代文化研究基地已建立起巴代文化的三大仪式、两大体系、八大板块和三十七种类苗族文化数据库,成为全国乃至海内外唯一的一家苗族巴代文化资料最齐全系统、最翔实厚重、最丰富权威的亮点单位。“苗族巴代”因而得以在2016年6月入选第四批湖南省“非遗”名录,2018年6月,石寿贵老先生获批为湖南省“苗族巴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石寿贵先生的巴代文化挖掘搜集、整编译注、研究及陈列基地,是一栋三间二楼的陈列室,没有住人,全部用来做巴代文化资料整编译注工作及相关陈列。一楼有整编译注工作室和仪式影像投影室等设施,中堂为图片及字画陈列,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二楼分别为巴代实物资料、文字资料陈列室和仪式腔调录音室及仪式影像资料制作室等,其中32个书柜全都装满了巴代书稿和实物,真可谓是书山文海,博大精深。

石老先生所收藏和陈列的巴代文化各种资料、物件和他本人的研究成果极大地震撼了我们一行。我初步翻阅了石先生提供的《湘西苗族巴代揭秘》一书初稿,感觉这些著述在中外学术界史无前例,绝无仅有。作者运用独特理论体系资料、文字体系资料以及符号仪式体系资料全面披露湘西苗族巴代的奥秘,此书必将为研究苗族文化,苗族巴代文化学,中国民族学、民俗学、民族宗教学,以及苗族地区摄影专家、民族文化爱好者们提供线索与方便,搭建平台,铺设道路。我当即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社科联谭必四主席商量,建议他协助和支持石老将《湘西苗族巴代揭秘》一书申报湖南省社科普及著作出版资助。经过专家严格评选,该书获得出版资助,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这是一本在总体上全面客观、科学翔实、通俗形象地介绍苗族巴代及其文化的书,我相信一定会成为广大读者们喜闻喜阅喜爱的书,一定能给苗族历代祖先们以欣慰,一定能更好传播苗民族文化精义,一定能深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2017年12月6日,我应邀在中南大学出版社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结合如何策划、选择选题,重点推介石寿贵先生的苗族巴代文化系列研究成果,希望中南大学出版社在前期积累基础上,放大市场眼光,挖掘民族特色的文化遗产,积极扶持石先生巴代文化成果的出版。这个建议得到吴湘华社长及其专业策划团队的高度重视。2018年1月30日,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公示,由中南大学挖掘和策划、石寿贵编著的《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中的10本作为第一批《湘西苗族民间传统文化丛书》入选。该《丛书》以苗族巴代原生态的仪式脚本(包括仪式结构、仪式程序、仪式形态、仪式内容、仪式音乐、仪式气氛、仪式因果等)记录为主要内容,原原本本地记录了苗师科仪、客师科仪、道师绕棺戏科仪以及苗族古歌、巴代历代手抄本扫描等脚本资料,建立起了科仪的文字记录、图片静态记录、影像动态记录、历代手抄本文献记录、道具法器实物记录等资料数据库,是目前湘西苗族地区种类较为齐全、内容翔实、实物彩图丰富生动的原生态民间传统资料,充分体现了苗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今后全方位、多视角、深层次研究苗族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和深远的意义。

从《巴代文化系列丛书》中所介绍的苗师科仪67堂,客师科仪164堂,绕棺戏科仪173堂,苗族古歌12集、465类这4大板块所包含的内容看,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套丛书是有关领域中最系统翔实、最丰富完整、最难能可贵的资料。其广泛深入、全面系统、尽数囊括,堪称绝无仅有,也是有史以来对苗族巴代文化的全面归纳和科学总结。我想,这就是石老先生和他的祖宗及其家眷以及政界、学界、社会各界对苗族文化的热爱、执着、拼搏、奋斗、支持、帮助的结果,也体现出石寿贵先生对苗族文化的伟大贡献,此举将成为苗族传统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弘扬的新起点和里程碑。用学术的语言来说,这300余种巴代科仪就是巴代历代以来所主持苗族的祭祀仪式、习俗仪式以及各种社会活动仪式的具体内容。

仪式所表露出来的仅仅只是表面形式而已,更重要的是包含在仪式里面的文化内涵与精神特质。对此,石寿贵老先生在《丛书》中也剖析得相当明白,认为巴代文化的形成是苗族文化因子的作用所致。他认为:世界上的所有民族和教派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文化因子,比如佛家的因果轮回、慈善涅槃、佛国净土;道家的五行生克、长生久视、清静无为;儒家的忠孝仁义、三纲五常、齐家治国;还有纳西族的“东巴”、羌族的“释比”、东北民族的“萨滿”、土家族的“梯玛”等等,无不都是严格区别于其他民族或教派的独特文化因子。在某个民族因子上所产生出来的文化信念,在内形成了该民族的观念、性格、素质、气节和精神,在外则形成了该民族的风格、习俗、形象、身份和标志。通过内外因素的作用,成为了支撑该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繁荣富强的不竭动力。而苗族巴代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类的“自我不灭”真性,从而形成“自我崇拜”或“崇拜自我、维护自我、服务自我”的人类生存哲学体系。这种理论和实践体现在苗师“巴代雄”祭祀仪式的方方面面,比如上供时所说的“我吃你吃,我喝你喝。”说过之后,还得将供品一滴不漏地吃进口中,意思为我吃就是我的祖先吃,我喝就是我的祖先喝,我就是我的祖先,我的祖先就是我,祖先虽亡,但他的血液却流淌在我的身上,他的基因附着在我的身上,祖先的化身就是当下的我,并且一直延续到永远,这个自我真性没有灭掉。同时,苗师“巴代雄”所祭祀的对象既不是木偶,也不是神像,更不是牌位,而是活人,是舅爷或德高望重的活人。这种祭祀不同于汉文化中的灵魂崇拜、鬼神崇拜或自然崇拜,而是实实在在的、活生生的自我崇拜。这就是巴代传承古代苗族主流(因子)文化的内在实质和具体内容。无怪乎,如来佛祖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天上地下,唯我独尊。”佛祖所说的这个我,所指的绝非仅仅只是本人,而是宇宙间,世界上的真性自我。

石老先生认为: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世界上一切有生命动植物的活动都是维护自我生存的活动,维护自我毋庸置疑;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的真性自我不生不灭,世间人类自身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有利自我生存和发展这个主旨来开展的,背离了这个主旨的一切活动都是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的;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说,人类社会所有的科普项目、科学文化,无不都是维护有利于人类自我生存和发展这个主题来展开的,如果离开了这条主线,科普也就没有了任何价值和意义;从人类生存哲学的角度来说,其主要的逻辑范畴,也是紧紧地把握人类这个大的自我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目标去立论拓展的,自我生存成为最大的逻辑范畴;从民族学的角度来说,每个要维护自己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民族,都要有自己强势优越、高超独特、先进文明的文化来支撑,而要得到这种文化支撑的主体便是这个民族大的自我。

石老先生还说,从维护小的生命个体的小自我到维护大的人类群体的大自我,是生物世界始终都绕不开的总话题。因而,自我不灭、自我崇拜或崇拜自我、服务自我、维护自我,在历史上早就成为了巴代文化的核心理念。正是苗师“巴代雄”所奉行的这个“自我不灭论”宗旨教义,所行持的“自我崇拜”的教条教法,涵盖了极具广泛意义上的人类学、民族学及其哲学文化领域中的人类求生存发展,求幸福美好的理想追求。也正是这种自我真性崇拜的文化因子,才形成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锻造民族的灵魂素质,成就民族的精神气节,坚定民族自生自存、自立自强的信念意识,产生出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有生力量。这就充分说明,苗族的巴代文化,既不是信鬼信神的巫鬼文化,也不是重巫尚鬼的巫傩文化,而是从基因实质的文化信念到灵魂素质、意识气魄的锻造殿堂,都是彻头彻尾的精神文化,这就是巴代文化和巫鬼、巫傩文化在本质上的区别所在。

乡土的草根文化是民族传统文化体系的基因库,只要正向、确切、适宜地打开这个基因库,我们就能找到民族的根和魂,感触到民族文化的神和命。巴代作为古代苗族主流文化的传承者,作为一个族群社会民众的集体意识,作为支撑古代苗族生存发展、生生不息的强大精神支柱和崇高的文化图腾,作为苗族发展史、文明史曾经的符号,作为中华民族文化大一统中的靓丽一簇,很少被较为全面系统、正向正位地披露过。

石老先生委托我为他的《丛书》写篇序言,因为我的专业不是民族学研究,不能从专业角度给予中肯评价,给读者做个向导,所以我很为难,但又不好拒绝石老先生。工作之余花了很多时间一直在认真学习他的著述,总感觉高手在民间,这些文字是历代苗族文化精华之沉淀,文字之中透着苗人的独特智慧,浸润着石老先生历代师傅的心血智慧,更体现了石老先生及其家人一生为传承苗族文化所付出的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曲折、困苦、执着、保护、弘扬、发展和担当。

巴代是古代苗族祭祀仪式、习俗仪式、各种社会活动仪式这三大仪式的主持者,更是苗族主流文化的传承者。因为苗族在历史上频繁迁徙、没有文字、不通王化、封闭保守等等因素,基于历史条件的限制与束缚,为了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苗族先人机灵地以巴代所主持的三大仪式为本民族的显性文化表象,来传承苗族文化的原生基因、本根元素、全准信息等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隐性文化,因为三大仪式的主持者叫做巴代,故其所传承、主导、影响的苗族主流文化又被称为巴代文化,巴代也就自然而然地选择集诸大家之精华于一身的上层文化人,如古代苗族哲学家、法学家、思想家、社会活动家、心理学家、医学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文学家、理论家、艺术家、易学家、曲艺家、音乐家、舞蹈家、农业学家等等,深受苗族人民的信任、崇敬和尊重。

巴代文化简单说来为三大仪式、两大体系、八大板块和三十七种文化,包括苗族生存发展、生产生活、伦理道德、物质精神各个领域的文化,必定成为有效地记录与传承苗族文化的百科全书以及活态化石;必定成为带领苗族人民从远古一直走到近代的精神支柱和家园;必定成为苗族文化的根、魂、神、质、形、命的基因实质;必定成为具有苗族代表性的文化符号与品牌;必定成为苗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神秘湘西的基本要素。

回想起这次不到两个小时的参观,发现苗族巴代文化的正宗传人石老先生,我感觉自己十分有幸。深感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湘西苗族巴代文化及其传人积极推荐,努力让深藏民间的优秀民族文化公开出版。石老先生的心愿已了,感恩评审专家和出版单位对《湘西苗族巴代揭秘》普及读物和《湘西苗族传统文化丛书》的厚爱和支持。我相信,大家的努力促成这些书籍公开出版,必将揭开湘西苗族巴代文化的神秘面纱,必将开启苗族巴代文化保护传承、研究弘扬、推介宣传的热潮,也必将兴起湘西苗族巴代文化旅游的热潮。

略表数言,抛砖引玉,是为序。

文/汤建军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9/03/591261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