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家书纸短家国情长:读懂《十一书》中英烈的爱恨情仇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2019-08-29 20:54:31
时刻新闻
—分享—

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都过上好日子,王尔琢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

《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

这等壮志豪情,《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满纸皆是。

全党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十一书”,由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联合编写。“十一书”对应11位英烈,湘籍近半,共5位:寻淮洲、王尔琢、陈毅安、夏明翰、左权。

46d75eaf-185a-4a8f-8b6d-9755ce431c64.jpg

从左至右依次为:寻淮洲、王尔琢、陈毅安、夏明翰、左权。

他们饱蘸热血,书写“托孤书”“无字书”“就义书”……写满了对信仰的矢志不渝。灵魂深处呐喊着家国情怀,共产党人初心力量入木三分。

“也有老母亲,也有心上人,也有生死情,也有离别恨……”,英烈一样有血有肉。不同的是,他们血肉之躯以理想信念作“钢筋铁骨”,当家庭与国家命运冲突时,宁可舍小家为大家。一种伟大情操,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

也有老母亲,一家不圆万家圆

寻淮洲作文本,珍藏于浏阳市档案馆。

寻淮洲幼年体弱,4岁还不能独立行走。13岁就读于浏阳莲溪乡立高等小学校,他主动思考国家民族命运,写下习作《现在的我》明志:除学业“猛力前进”外,应竭力锻炼,求一个强健身体,“预备将来与国家做些大事业”。

四年不走,一朝走对了路,寻淮洲健步如飞:15岁投身秋收起义,19岁当师长,20岁当军长,21岁出任红七军团军团长,系红军史上最年轻军团长。

“与国家做些大事业”,寻淮洲率先遣队北上抗日,转战皖南时,因饮弹失血过多“出师未捷身先死”,22岁生命化作永恒。弥留之际,寻淮洲不停地念叨,“北上抗日……抗日”,犹如口授“请战书”。

15岁离家、请母亲等他“打回来”的伢子,再也没有归来叩响家门、细数乡愁。只见儿去不见儿归,寻淮洲那作文本,成母亲最软糯念想。

儿守国、母守家。寻淮洲有志不在年高,年纪轻轻便具“大我”情怀,“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抗日名将左权将军的家书。

同样血洒抗日疆场,左权与母亲的“十年之约”,也未能履行。

左权一岁多丧父,全靠母亲辛苦劳作拉扯大,母子情深。

深造苏联时,左权写信给母亲,“恐十年不能回家”“将全力贡献革命”。

抗战全面爆发,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致母亲一封抗日“决心书”:“日寇不仅要亡我之国,并要灭我之种”“我军决心与华北人民共艰苦、共生死”。

遭遇鬼子偷袭,左权率部突围,壮烈殉国。抗日战场上,倒下八路军最高级别将领。

朱德担心左权母亲,扛不住失子至痛,决定先作隐瞒,仍以左权名义,生活费一寄7年。解放军南下,朱德下了一道特殊命令:入湘部队绕道醴陵探望左母。

左母久病卧床,颤颤巍巍走出屋,只见门前、山坡上,到处整齐站立黄军装官兵。一声口令:立正、敬礼,解放军将士“全体都有”,以崇高军礼致敬英雄母亲,青山垂泪、天地动情!

母子分别19年,朝也思夜也想,盼来小儿子为国捐躯消息,英雄母亲擦干眼泪,请人代笔撰文悼儿:“吾儿抗日成仁,死得其所,不愧有志男儿。”

有志男儿染尽热血含笑去,一家不圆换万家圆,正如英雄母亲所言,有何足惜!白发母亲最懂游子意,祖国母亲铭记赤子心。

也有心上人,“但不要专讲爱情”

革命不成功,坚决不剃须!湖南石门汉子王尔琢“赤潮澎湃”,关公式“美髯公”,同志笑称“中国版马克思”。追劝叛徒,王尔琢舍身时仍长髯飘飘。

王尔琢塑像。

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王尔琢跟心上人一别,即成永诀。

王尔琢与妻子郑凤翠,青梅竹马。然而,恩爱蜜月生活只短短三个月。离家别妻,王尔琢成了黄埔一期生。

这一别后,有过一次团聚机会。王尔琢随军北伐到武汉,约妻子带上从未谋面的女儿前来。郑凤翠母女满怀期待抵达,哪知“四一二”风云突变,丈夫遭“通缉”音讯全无,母女俩携带惆怅返回湖南老家。

“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亲密!”王尔琢满纸歉疚,写信给父亲。但是,烈士们殷红血迹,燃起了王尔琢满腔怒火;乱葬岗上孤儿寡母的哭声,斩断了王尔琢万缕归思。“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都过上好日子……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王尔琢生平最后一封家书,也是“托孤书”。他望父亲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既爱妻也怜女,王尔琢一腔柔情天然去雕琢。只是身已许国,投身革命即为家,取义成仁需搁置儿女私情,舍小家为大家、化小爱为大爱。

陈毅安与李志强两夫妻合影。

“共和国第九烈士”陈毅安,也是婚后考入黄埔军校。广州、湖南湘阴两地书,系牢他与妻子李志强一条爱情纽带。因深爱丈夫,李志强盼陈毅安毕业后当教员,不要上前线打仗。陈毅安开导妻子:“爱情固然要好,但不要专讲爱情。如果人人不去流血牺牲,那中国就无药可救了。”

不“专讲爱情”,尽管“最挂心”,陈毅安仍坚守心志寻找救国药方。

陈毅安的家书。

这一条爱情纽带,断裂于陈毅安第55封家书。初见信封上熟悉字体,李志强欣喜若狂,拆开信封,却五脏俱焚——两张空白信纸上片言不留,最不想见到的“无字书”依旧飞来!陈毅安跟妻子约定:如果自己牺牲,会托人捎回一封无字家书。李志强当时责怪的“瞎说”,终成冰冷现实。

那个年代风雷激荡,花前月下也散漫出硝烟味,难得耳鬓厮磨,比翼鸟随时折翼。革命伴侣深藏相思,将心上人永揣心头,爱情故事演绎得荡气回肠。

也有生死情,何惧“与死亡比邻”

出身衡阳豪绅家庭,雁城飞出革命“领头雁”夏明翰。担任湖北省委常委时,叛徒出卖,夏明翰被捕。从容作楚囚,夏明翰从来没有惧怕过与死亡比邻而居,生命可以放弃,信仰决不放弃!笑对死神,夏明翰捡起半截铅笔,狱中给母亲、妻子、大姐各写一封家书,倾诉豪迈生死情。

夏母陈云凤,清末“铁面御史”陈嘉言长女,曾被赐封“诰命夫人”。一位传奇潇湘女杰,用慈母心呵护夏明翰童年,用经典诗词开拓夏明翰心田。夏明翰希望母亲:“别让子规口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蓝天!”

夏明翰领导长沙人力车夫罢工时,湘绣女工郑家钧挺身掩护,右臂中弹受伤。两人常来常往,互生爱慕。毛泽东做媒,革命夫妻珠联璧合。夏明翰嘱托妻子,把女儿夏芸抚养成人,“坚持革命继吾志,誓将真理传人寰”。

夏明翰。

汉口余记里刑场,夏明翰20字“就义书”气贯长虹: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郑家钧白天黑夜绣花缝衣,含辛茹苦抚育女儿。夏芸不争名、不争利,不因“烈士后代”感到与众不同,一年四季扎根深山、吃住溶洞,共和国第一代有色金属人,秉承红色基因,无愧“后来人”身份。

辩证思考生命、家人和信仰,生念亲情,死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夏明翰早已“视等闲”,乐于慷慨赴义。一位有情有意、可亲可敬的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生命释放出最后辉煌,发送了最响亮告白。

书言志,耿耿丹心闪烁于字里行间。寻淮洲的“请战书”、左权的“决心书”、王尔琢的“托孤书”、陈毅安的“无字书”和夏明翰的“就义书”,全用血肉凝成诗篇。他们不忘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风貌,深深镌刻在历史时空。

新中国来时路,由无数烈士鲜血铺就。我们能有今日岁月静好,概因英烈当年牺牲小家、奉献生命负重前行。

一个一个目标接续奋斗,向往着你的向往,幸福着你的幸福,盛世已如英烈所愿。那些似繁星眨眼的在天英灵,一定能看得到!红网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来源:红网

作者:观潮的螃蟹

编辑:何冰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8/29/590478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