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决问题要让群众“凑热闹”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艳秋 2019-08-26 10:20:30
时刻新闻
—分享—

主题教育成效好不好,关键看解决多少问题、办成多少实事。所谓“为了群众,依靠群众”,解决问题、替民办事,有时并非光靠党员干部一个人能力就能举重若轻、势如破竹,离不开群众集思广益、鼎力相助。然如何激发群众力量、夯实干事基础,形成“一个好汉三个帮,一个篱笆三个桩”创业气氛,还得党员干部多在吸引群众、联系群众、赢得群众上想办法、下工夫。

曾目睹过一个摆摊人,三言两语连连押韵的说辞,立马引来不少路过者围观,随着凑热闹的人越多,摆摊人说得越带劲,自然东西也卖出去的越多。其实,党员干部走群众路线,要真正走进群众心里,让群众愿意接受、主动靠拢、自觉欢迎,也得来点热闹的氛围,让群众打心眼里想围观、“凑热闹”。试想,党员干部带头活跃“场子”、打开嗓门“暖场”,群众也跟着“你一言、我一句”,不但“东家长、西家短”一清二楚,“这个咋办,那个办啥”也一目了然。

《周恩来回延安》影片有个桥段,老百姓帮周总理把汽车从泥潭里推出来之后,周总理为了让老百姓看到自己,站到了车子上跟群众讲话。一个小小的动作,让老百姓兴奋不已、热情度更高涨。相反,怀着想办成事、想解难题的情来到群众身边,只有一板一眼、走走程序的形式,让党群干群的“台子”不断冷场,哪怕与群众坐在一条凳子上也格格不入,自个尴尬“恨不得找个洞钻”,群众也不愿搭理“嘴巴翘到一边”。如此,既了解不到群众心声诉求,又达成不了落实工作的共识,也在群众中烙下“有嘴不开口的泥菩萨”的不好形象。

人与人交往,第一印象很重要。其中,嘴皮子溜往往能“打高分”,这也是活跃氛围、拉近与他人距离的一大法宝。党员干部能否引起百姓群众注意和“关注”,也得拿出一些嘴上“绝活”,就像网红唱歌、卖场“口号”、商店广告一样,一来可以推介党员干部为民办实事、解决实际困难的真情实意,二来为展示平易近人、“人畜无害”的姿态。如此,慢慢打开群众心结,亮出党员干部担当尽责、实干履职的名片。长此久往,形成一种群众信任、干部诚恳的良性循环,那么当群众甘心坐下来、留下来谈出问题、提出建议,问题就至少解决了一大半。

古人云,“言必信,行必果”。解决问题、推动落实、抓好工作,体现在问题被化解后的那一刻,工作被落到地上后的那一会。不得不提,让群众“凑热闹”,把问题找出来了,也摸清了问题怎么解决的门道,但能不能将问题彻底解决到位,就得看党员干部有没有“热闹”之后的“热闹”。如,能够当场解决的立马解决,可以及时改正的坚决整改,暂时无法兑现的事后盯紧不放;需要群众帮忙的,继续邀请群众“凑热闹”一起解决;能够党员干部独自完成,自个奋力直追、“轰隆轰隆”干好。总之,干出动静、干出声响,将解决问题牢牢握在手中、执行在手中。

文/段官敬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8/26/583321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