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在三湘大地,吹响文化自信的集结号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景琰 编辑:田德政 2019-07-25 17:30:11
时刻新闻
—分享—

????_20190725163002.jpg

图片来源:红网 摄影:李长宏。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省(区、市)系列新闻发布会。7月25日下午3时,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中共湖南省委副书记、湖南省人民政府省长许达哲介绍“红色热土新征程 中部崛起新湖南”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其中对于湖南文化事业取得的成就杜家毫介绍,湖南的文化创意产业独树一帜,“电视湘军 ”“出版湘军 ”“动漫湘军”在国内外都有一定声誉,长沙获评世界“媒体艺术之都”,张家界等旅游目的地享誉全球。

文化是一切群族社会现象与群族内在精神的既有,传承,创造,发展的总和。其依托于政治与经济,又高于政治与经济,给人类社会注入了无限活力。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文化对于一个国家至关重要,对于国家中的每一个地方和每一个个体也都至关重要。过去70载,风雨兼程,华夏大地的变化,不止在于物质面貌,更在于精神面貌。每一个地方的精神文化,都基于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迎来大发展大繁荣的状态。面向过去,汲取传统养分,面向未来,走向文化自信。

湖南,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孕育了湘楚文化。在三湘大地上,凝聚了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理想追求,崇尚科学,无私奉献的人生态度和勤俭质朴,淳厚自信的风尚性情,这些都是湘楚文化的精神内核。坚忍不拔,顽强拼搏,指引着一代又一代湖南人为自己,为湖南,为国家,奉献自己,实现人生价值。

尤其是在近代史上,“淳朴重义”,“勇敢尚武”,“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等湖南精神,更是为整个国家和民族,注入了有力的鲜血。民族利益至重至上,这是湖南精神的底色。有专家指出,在这种底色支撑下,甚至还形成了一种“天下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存则中国存”的普遍而共同的社会心理。一个又一个湖南革命先辈用自己的选择和鲜血,验证着这种心理,也向世人呈现出了湖南的精气神。

我们还要知道,文化的魅力不仅在于,留下有记忆的历史,更在于能对未来进行指引。丰富的红色文化在前,韶山毛泽东故居、花明楼刘少奇故居、潇湘红色故事汇等的存在,就仿佛是为了向后人诉说,伟人的艰辛与不易,也是为了激励后人,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湖南人杰地灵,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彭德怀、贺龙等老一辈革命家都诞生在这里,我们要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增强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以更加饱满的精神做好各项工作”。只有学会感受,学会传承,文化的意义才更大。

还有,厚重的湖湘文化,炎帝陵、舜帝陵、常德城头山古文化遗址、湘西老司城、屈原与端午节、周敦颐、魏源、岳麓书院等,都给我们留下了历史的脚步。在这些遗迹里,我们可以与湖南古代先哲对话,寻求精神的慰藉,也可以从中感受历史带来的启迪,这些启迪是文化,也是智慧。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湘楚文化也在历久弥新中,走向高地。独特的创意文化在三湘大地比比皆是,世界媒体艺术之都——长沙,闪耀着新的光芒。还有互联网岳麓峰会,马栏山文化创意园,湖南卫视及《快乐大本营》《歌手》《声入人心》等爆款节目,用新概念新形式传承和发扬湖南文化,可阳春白雪,也可下里巴人,真正走向大众文化的现实盛宴。现在在三湘大地,可以说正在吹响文化自信的集结号

三湘大地文源深、文脉广、文气足。“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的湖湘文化已在中华大地享誉千年。新时代湖南人民牢固树立文化自信,大力实施文化强省战略,“文化湘军”实力久负盛名,湖南故事、湖南声音名扬海外。未来,湘楚文化会熠熠生辉,书写着属于湖南人的“文化自信”故事。

文/王景琰

来源:红网

作者:王景琰

编辑:田德政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7/25/573974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