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调研不妨多到“冷门地区”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唐盈 2019-07-21 15:26:26
时刻新闻
—分享—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正在开展中,各级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调研,与群众面对面聊大实话,边调研边学习边对照检查,在调研中深化理解和感悟,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措施。但在一些地方,调研也面临不深不实的问题。比如,密集光顾发达地区、过多跑到身边企业、扎堆前往典型单位,对于偏远艰苦的“冷门”地区,则没什么兴趣。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深入基层调研,是发现基层不足、找准基层问题症结、为更好决策提供依据的必要保证,让党员干部沉下去、让调查研究实起来,历来是党对干部的基本要求。

然而,个别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却搞起了“选择性调研”,哪个单位发展好、成绩好、有特色,哪里就是“热门”,领导干部去的就越多;反之,那些相对偏远的艰苦地区、问题较多地区则成了“冷门”,领导去的就较少。

有此现象并不意外。去“热门地区”,事例足、代表性强,调研成果很容易“出彩”,即使有一些诉求也是“锦上添花”,相对更好解决。而去“冷门地区”,各种历史遗留问题相对更多,矛盾冲突也更难协调,不仅难出调研成果,群众诉求还需要花大力气攻坚克难,自然有干部会望而却步。

但领导干部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调研不能成了赶集市、逛商场,想怎么选就怎么选。越是群众反馈诉求多、发展困难多的“冷门地区”,领导干部就越应主动深入调研,帮助想办法、出主意,解决好群众期盼的事,为地方发展提供指导,这样才能更好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地区高质量发展。

著名的“木桶效应”提醒我们,“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在地方发展进程中,总会出现发展不均衡的问题,但如果领导干部总是把关注点放在发展快的“热门地区”,就必然会冷落了“最短的木板”,拖地方整体发展的“后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衡量调查研究搞得好不好,不是看调查研究的规模有多大、时间有多长,也不是光看调研报告写得怎么样,关键要看调查研究的实效,看调研成果的运用,看能不能把问题解决好。

领导干部在调研时,不妨多把脚步踩实一点,多到“冷门地区”走一走、看一看,让“冷门”不冷,或许才能让群众更暖心、发展更有劲。

文/史俊逸

来源:红网

作者:史俊逸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7/21/572974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