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别让漂浮的政策,催生摇摆的对策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唐盈 2019-07-21 11:12:44
时刻新闻
—分享—

“基层负担”,基层干部最有体会、最有发言权。正如部分干部,面对颁布下来的政策,执行中对上弄虚作假、只说不干、夸夸其谈,对策执行摇摆;于下不透明的检查考核、资源分配,也衷于形式主义、表面文章,政策落实漂浮。同时,一些地方提出不符合客观规律的要求,放弃守正笃实的作风,看似符合当地民生、民情,但却是背离了久久为功的持续发展初衷,更是无视基层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实际,让基层干部政策脱靶、跑偏,结果“南辕北辙”。

归结到底,这些现象正是上下级之间信息都不对称,从而导致相互间不信任,漂浮的政策催生出摇摆的对策,主要表现为,一是信息来源渠道“不畅”。部分组织部门未能了解干部真实意愿,获取干部信息的渠道闭塞,或对交流岗位缺乏了解,自然就产生“安于现状”之心理;二是用人“不真”。对干部交流工作抵触情绪较重,存在官本位主义思想,往往就是以个人喜好,“表现不佳”“不顺眼”的干部信息交流大大打折扣,考核也变了样;三是选人“不明”。一些地方组织部门对干部信息掌握不深不透,摸排交流人选时“捉襟见肘”,交流工作推进缓慢,最终导致基层干部抱怨,政策下不了“地”,对策进不到“门”。

实则,基层干部“牢骚”虽是“怨”但也不“怨”。党的基层干部打心里肯为群众干实事,即便是累,也是“累着并快乐着”,是以心甘情愿来埋“怨”,更多地体现了基层干部以苦为乐的“革命情怀”。反而“怨”的是过多应付、检查考核、做“表哥”、走过场般的无实质意义的工作,抑或非要挑毛病,挑的问题根本不照顾基层治理规律。进而让基层疲于应付上面“千条线”而身心疲惫,影响了集中精力干实事、促发展。为此,作为合格的党员,我们要正确理解“政策”“对策”的含义,“对策”是执行“政策”的正确方法,而不是偷鸡耍滑、钻空子。

正本清源,“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典型的欺上瞒下。我们所处基层,也就是一个管理团队,管理中很多时候是有质量的信息传递,如果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纰漏,造成上下级信息不对称,就会形成我们的对策摇摆,最终还会导致我们的失败。基层的形式主义,根源不在下面,而是上行下效,而是“对策”怕政策,不是政策怕“对策”,铲除“对策”的关键,乃是要有铁腕。

不给“政策”找“对策”,有必要弄清楚到底是谁在“忽悠”谁,破解基层上下级信息不对称难题,让政策、对策不在漂浮摇摆,当认清主体和客体。由上及下,增强上级各类政策、决策、考核的透明度,并探索简化各种各样的检查考评,“上级”不应当“心甘情愿”被“骗”的;由下及上,下面的干部应自觉摈弃为“摸透”检查者的心思而做出摇摆的“对策”,行不切合实际的虚报、瞒报等;上下同向发力,同级部门、同事间彼此信息交流,如职能交叉、权责不一的多龙治水现象,干部对同事并无诚意的恭维或“捧杀”现象等。

总之,要紧握“政策”这个“牛鼻子”,盯紧“对策”这根绳,加强对权力运行的法治约束,要让政策畅通到底,实实在在的落实到位,不再出现“歪嘴和尚念经”“鸡蛋里挑骨头”等现象,彻底杜绝在落实行动中走样的局面,上下级间“桥梁”通了,基层治理目标自然就“活”了。

文/唐代远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7/21/572972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