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有些城市为提升城市形象,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工作,公交站牌广告栏、商铺招牌、火车站广场阅报栏等一律被“剃头”强拆。诚然,有些户外牌不美观也不安全,甚至属于非法安装,的确须强制手段整治;但有些合法的广告牌是公共活动和商业行为的基础设施,“一刀切”无疑涉嫌滥用职权、违法违规,如此看来不仅有损政府公信力,而且抹黑了城市形象。
可以说,“一刀切”手段粗暴、方法简单、戕害民利,在百姓群众中造成恶劣影响,令社会深感厌恶。现实生活中,类似“一刀切”现象不止于城市治理过程中,在基层乡村服务工作中同样存在。譬如,有的搞秀美乡村建设,为美化村庄外观、提升环境品质,要求将房屋外墙全部粉刷白色,不管是否贴了其他颜色瓷砖;再有的抓产业发展,忽视各村客观实际,照着典型“画瓢”,一味铺摊子、上项目,引发竞争同质化、内耗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干工作、抓落实、促发展,一步一脚皆关联群众获得感,必然要遵循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细火慢炖”、循序渐进、兼顾协调,事前做足调查研究、制度可行方案,事中跟进反馈、纠偏匡正、及时整改等,既急不得也省不得。显然,相对于日积跬步、稳扎稳打的实功,“一刀切”快刀斩乱麻、“三下五除二”干净利索,能够很快“摘到桃子”。但这种“桃子”是早产的政绩,没有经过科学研判、审慎考虑,必然以牺牲公众利益为代价。足见,“一刀切”首先切掉的是干事应有的谨慎态度和求实理念。
追本溯源,为何“一刀切”工作法为不少地方负责人所钟爱?原因不外乎,“一刀切”不但可直观呈现行使权力的快感,亦可制造“速成的政绩”满足虚荣心。简单来说,拍脑袋拍板、一言堂落锤必然催化违背实际、违规触纪的“一刀切”,而这既有把公权当私权的狭隘胸襟,更有追求扭曲政绩、快餐政绩的庸俗价值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由此足见,“一刀切”的根子在官僚主义和政绩工程,本质上切掉的是实干担当、替民着想的本色作风和初心情怀。
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无论如何,怀着贪快求全、追求速成的意识,行背离实际、损害民利之实,不但“吃相”难看,也必然会被热豆腐“烫嘴”,到头来少不了组织的谴责、百姓的怒斥。毛泽东同志讲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若想干出真政绩、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必然不能乱挥“一刀切”的大棒,还得老老实实想办法、认认真真干实事、勤勤勉勉下苦功。总之,切莫为追求“错误的东西”、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让“一刀切”切掉了务实作风和纯洁党性,在执纪问责利剑之下必然会让“自己痛苦”。
文/段官敬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