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端午|箬叶绿,艾蒿长,端午传承忙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刘艳秋 2019-06-06 09:06:22
时刻新闻
—分享—

c679a595-79e4-4500-8f63-ff4c8611587c.jpg

我们习惯纪念,习惯传承。

所以每到特定的节点,总要有特定的仪式,来加深对过往的认知。

于是,每一年的箬叶上,除了铺满香黏的糯米,更盛着又一次的回顾——回顾蓝墨水的上游,那片香草美人地的身影;回顾端阳燥热,那捧青涩艾蒿寄托的吉祥与安康。

箬叶摘了又绿,艾蒿枯了又长。端午赋予中国人的意义,也在一年又一年的传承中,越发生出厚重的力量。

????_20190605153137.jpg

(汨罗屈子园 屈子塑像)

时光流淌,粽叶包裹的馅料越来越丰盛,艾蒿利用的花样越来越繁杂,端午的仪式,却在现代生活的庞杂信息轰炸中,越来越趋于单一了。

仿佛吃一口粽子,就是一个端午;插一把艾叶,就是一次仪式。小长假成了赖床的理由,彩线绣成的香包再也没有兴冲冲地挂在身上。节日的意义,终流于一个不甚光鲜的符号,渐渐落满灰尘。

但这本不是先辈们的初衷。

节日之所以为节日,正是因为他们对于中国人骨血中的信仰,有着不同于其他的塑造意义。

就像春节把“家”牢牢刻在每一个游子的心中,端午赋予国人的,是屈子向死而生的爱国之心,是南方有楚辞的诗韵积淀,是躲避五毒祈福家人的安康之愿。

而不仅仅是超市里包装精美的粽子礼盒。

????_20190605153357.jpg

(6月4日,张家界市武陵源区索溪山寨员工在包粽子)

是现代人不再重视传统文化了吗?并不,文化的变迁本就是个宏大的主题,更何况发达的娱乐资讯撞上需要时间发掘的传统习俗。

我们需要的只是一个“开口”,一个能让我们从中窥见传统文化之瑰丽的“万花筒”。

因此,当传统文化的魅力遭遇现代生活的挤压,信息的制造与传播者,有义务、有责任,为静待盖头掀开的端午,布置一片令人瞩目的场地。

????_20190605153115.jpg

(汨罗屈子园 趣味龙舟)

而端午文化发轫的汨罗,当仁不让。

传承千年的龙舟号子,已经响在了汨罗江边。这个即将到来的端午,注定在屈子文化园,展开一场不一样的会面。

江边放纸鸢,香草湖里划龙舟,穿着汉服游屈子园,欣赏原创音乐剧《屈原》……时间的距离不能缩短,那就镜像出一个千年前的端午。

《楚辞》朗诵亭现场录音,九歌广场背诵《离骚》送现金,舌尖上的端午、帐篷音乐节、香草美人音乐会、端午快闪……深奥的传统文化不易破题,那就加上时下最in的传播形式。

古诗、古情、现代心。

浓厚的文化节日氛围,深入小长假出游的家家户户;对古端午的现代解读,渗透进游园的细枝末节。

1559628071573-rjv0irut6i82.jpg

(永州道县“龙腾潇湘”龙船赛)

然而这些,还不够。

空间的限制让汨罗辐射地以外的人们,无法感同身受于节日的氛围,这时,就需要如同毛细血管一般的县级融媒体,将触角深入到街头巷尾。

就像红网汨罗站制作的“飞阅屈子园”,用镜头导航汨罗端午文化周;直击现场的端午“盛宴”筹备工作,清晰展示了舞台、龙舟赛码头、非遗布展等等现场图景。指尖轻点,有关端午节日的详细资讯,尽收眼里。

屈原之外,龙舟正盛——在红网时刻的直播下,6月4日的“龙腾潇湘·2019”永州道县龙船赛,让屏幕这边的网民与现场观众一起,共享了一场民俗文化视觉盛宴。

在融媒体的镜头下,长沙天心区的书法展示,雨花区包粽子、做香包的主题活动,芙蓉区的邻里互助,郴州市嘉禾县为空巢老人送去慰问品,以及娄底市双峰县的龙舟比赛……

各地为端午筹备的庆祝活动,也借由融媒体的脉络,融汇进全媒体的报道网络之中,传播至湖南的每一寸热土,进而从湖湘大地走向国际。

甚至,英国的曼彻斯特,也在端午节前夕,举办了一场龙舟竞赛。发端于湖南汨罗的端午传统文化,正随着媒体的触角,延伸得更远。

????_20190605155223.jpg

(6月4日,长沙市天心区一小学举行的端午节活动)

传统的节日文化,与创新的文化表达,在融媒体的传播脉络之下,交织成一片弥漫着家国情怀的端午氛围,进而洒遍潇湘,越过山河。

粽叶绿,艾蒿长,端午的坚守与传承,正乘着新的传播途径,匆忙生长。

文/雁丘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6/05/557466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