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问责打了“折”又该如何问责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唐盈 2019-05-29 15:43:00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27日,怀化市鹤城区纪委监委案件审理室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区农业农村局,检查纪律处分执行情况。对“搞变通”“打折扣”者严肃追责,鹤城区兑现54起纪律处分“白条”。(5月28日 红网)

“打折”是商家常用的促销方式,人们往往易于接受,且必然会实现预期的效果。但是,对于党员干部监督执纪问题来说,绝不能适用,正如大家谈论到的问责现象,工作不假思考,拿来就做,甚至问责“作秀”,结果多费了不少力气,多走了很多弯路,最终工作进行不下去,问责成效必然是打了“折”,成绩“事半功倍”都无从说起,这显然不是工作开展的初衷所在,那又该如何问责呢?

正所谓“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对于领导干部来说,问责,更是体现问是手段、责是结果,加强正面激励引导,发挥问责“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的作用,督促履责才是最终目的。而问责被打折,多是日常习惯“吼吼嗓子”“摆摆架子”“做做样子”,让“制度空转”,缺少“问责一个、警醒一片”的刚硬。可以说,那仅仅是将被问责干部送上“手术台”,但未能切除病灶,结果仍然不“守底线”、触“高压线”,实为无用功。

固然,“失责必问,问责必严”是近年来唤醒干部责任担当的重要抓手,已经成为社会常态。但又必须正视,问责是一把双刃剑,问责问得好固然大快人心,问责有差错也将挫伤干部,对此,问责理应既对事又对人,既非与人过不去,也不应把人一棍子打死。

不可否认,当前既有人民群众对干部存在诸多看法和误解,进而导致干部惧“诬告”式的“污名化”而工作停滞不前,也有干部因“本领慌”出现履职不力、“慵懒散”,问责理应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结合,鼓励大胆探索者,宽容改革失误者,鞭策改革滞后者,从思想认识、能力水平等方面找原因、补短板,激发其“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并帮助其改正错误,放下包袱,尽快实现从“有错”向“有为”转变,时常进行点拨、提醒,这对干部的成长将事半功倍,问责又何来“打折”。

只是,《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重要的党内法规,其对于问责的对象也有着规定,其中提及问责是以“各级党委(党组)、党的工作部门及其领导成员,各级纪委(纪检组)及其领导成员”,特别是主要负责人。同时,也说明,追究的事项应当是“在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中失职失责”。可见,在问责的落实上,问责既不能“大水漫灌”,更不能不问西东、棍棒乱舞,当首要厘清责任范围、权责归属,到底是谁的责任,分清主要责任和次要责任,把问责的板子真正打在失责的主体、主角上,以“一把尺子量到底”的精神,精准树立靶标,通过瞄准“靶子”,方能击中而激发担当,警惕“动辄问责”的“形式主义”,不失温度才会更有效果。

此外,问责更要突破“凑数”式、“一刀切”式、“看人下菜碟”式等问责乱象,紧跟引领时代“潮流”,力斩“不廉”“不正”“不为”之“商品”,从而开辟新时代没有“打折商品”的“问责市场”,让“跑偏”“脱靶”的“不健康”的问责状态在严谨、规范、慎重的问责利器下“荡然无存”,让“事倍功半式”任性问责“变造”成“事半功倍式”精准问责。

文/唐代远

来源:红网

作者:唐代远

编辑:唐盈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5/29/554246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