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靠山吃山”式腐败吃掉了党心民心

来源:红网 作者:​​曹瑞晓 编辑:夏熊飞 2019-05-21 21:53:20
时刻新闻
—分享—

借赠送“土特产”之名,行“雅贿”“暗贿”之实;监管矿山,却参与矿山经营活动;辖区水电行业发达,就投资入股农村水电开发;单位资金量大,就想方设法到金融活动中“分一杯羹”;甚至利用手中职权“提篮子”谋取私利……(5月21日 中国纪检监察网)

“靠山吃山”一语出自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比喻自己所在的地方有什么条件,就依靠什么条件生活。可如今不少官员打起了“靠山吃山”的小算盘,利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力,千方百计寻找空间构筑自己的贪腐巢穴,将手中掌握的垄断、稀缺、优势的特殊资源周转腾挪,变成自己的“摇钱树”,人称“靠山吃山”式腐败。

“靠山吃山”式腐败乱象,利用干部身份、手中资源“圈钱”,其实质都是权力寻租,利用手中的职权作为谋利诱饵,愿者上钩,挖的是国家利益的“墙角”。其实,“靠山吃山”腐败并不少。湖南郴州市担保公司原党总支书记、董事长刘炳宏打着“地方特产”幌子,利用管辖范围内的特产和资源谋取私利;山东省荣成市农业局原副局长林松利用职务之便,冒用果农的果园面积骗取农业扶持奖励资金24万元;贵州沿河县民政局殡葬管理局原副局长崔永强,每销售一座公墓就抽取1%-3%的“提成费”……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头顶公职光环的“圈钱”者,已将公权化作私用,避开了日常监管,在暗处扮演起了“商人”角色,大行“圈钱”勾当。

管着水资源则吃水、管着扶贫就吃扶贫、管着殡葬就吃公墓,由此可见,所谓“靠山吃山”,实际上是一种“靠权吃权”,也就是趁职务之便谋私人之利。如果听之任之,必“吃”掉党心民心、“吃”掉党风政风,引发不公和影响社会稳定,其危害又怎能小觑?

“靠山吃山”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源于部分党员干部宗旨意识的淡薄,放松了党性修养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还有制度漏洞需要填补。一些岗位权力弹性和自由裁量空间过大,同时信息不公开、不透明,监管边界不清晰,为一些人提供了利益输送、损公肥私的机会。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制度,明确权责清单,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拥有者没有暗箱操作的机会。

文/曹瑞晓

来源:红网

作者:​​曹瑞晓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5/21/5527498.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