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进一步提高环评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来源:红网 作者:胡刚玉 胡桓平 王龙俊 编辑:张瑜 2019-05-18 16:40:53
时刻新闻
—分享—

上海市日前出台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改革实施意见,要求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制度创新,转变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方式,在产业源头准入、环境风险控制、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等方面,充分发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功能,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环评是一项非常好的制度设计。凡事预则立,环评就是通过开工前的科学分析,预测建设项目可能遇到的生态环境制约,提出控制策略,主动作为,从而建设项目与周围环境相适应,支持长远发展。对高质量发展,环评既是紧箍咒,又是助推器。所谓紧箍咒功能,就是强制建设项目上马污染防治设施,在环境容量允许范围内组织生产;而助推器功能是指建设项目消灭污染后,心无旁骛的创造经济价值,不为群众投诉、督查执法等困扰,降低了社会信用等级,并使品牌价值受损。

环评本质上是帮助企业克服短板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因为环评的重要性,或者说“闸口控制”地位,很多其他业务搭便车,结果使环评内容不断膨胀,成为阻碍建设项目落地的“巨无霸”。很多企业以鲤鱼跃龙门的心态来对待环评,不在投入真金白银防治污染方面下功夫,却立足于罗列先进技术,以文件资料的优劣赢得通行证。上海等地正是看到了这个痛点,用壮士断腕的决心启动环评制度改革,以期优化营商环境。

上海市的环评制度改革导向很明确,就是再造流程,强调分类施策,该放开的,豁免手续;该管严的,寸步不让,重点监管。实践证明,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水平相差很大,较高比例的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可控,根本就没有必要在纸上谈兵环节耽误太久。对此,应制定正面清单,不将其纳入环评管理范围,也不需要办理环评审批或备案手续。而对高污染、高风险建设项目,要集中力量严格审批。这类项目的数量不是很多,但贡献的排污量却很大,应作为关注重点。

在方便企业提高环评效率方面,上海市有很多务实的举措,包括进一步优化项目类别及环评形式;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在规划环评落实得好的区域,原则上项目环评要求都下调一个档次,同时简化编制内容,允许共享环境数据;优化公众参与模式,不再开展入户问卷调查,但积极采纳合理意见,并且允许分2次公示;优化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编制内容,删除与生态环境无关的部分;全面推进“一网通办”,项目建设单位在线申请,管理部门网上审批,审批过程公开、透明,主要审批节点公开可查;发布行业环保守则,明确环境管理要求,指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等。

环评就是为项目开工建设出具“准生证”,其与人口管理是一样的,在需要节制人口增长时,每张“准生证”都需要严格把关,而在鼓励生育阶段,发证策略相应调整,负增长国家就没这个概念。不管怎么诞生的,一旦进入社会,“身份证”管理跟上,而且是长期的,事中事后要倾注更多心血,从而保证每个个体的健康。

上海等地启动的环评制度改革,解除了部分优质行业企业身上捆绑着的一条不合理的绳索,有助于项目加速、低成本落地。高质量发展应给企业交代清楚游戏规则,再给予充分信任,激发其活力和荣誉感,自行或委托第三方完成相应任务,而一旦失信或有意弄虚作假,依法依规严罚,使其付出沉重代价,甚至破产,通过这种“割尾巴”的管理方式使企业“无信不立”。

文/胡刚玉 胡桓平 王龙俊

来源:红网

作者:胡刚玉 胡桓平 王龙俊

编辑:张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5/18/552201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