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脚下有多少泥土,扶贫就有多少真情

来源:红网 作者:汪曦永 编辑:陈晓丹 2019-04-17 13:41:29
时刻新闻
—分享—

1124373608_15553922401311n.jpg

15日下午,正在重庆市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与村民共话脱贫攻坚。

4月15日下午,正在重庆市调研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村民、老党员马培清家中,同村民代表、扶贫干部围坐院中,共话脱贫攻坚。(4月16日新华网)

念兹在兹,心有牵挂。脚下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有多少真情。贫困人口脱贫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以来最关注的工作之一。为此,他行万水走千山,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小康是人民的千年期盼,走向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在历史长河的百年激荡中,又到关键点。“不获全胜、绝不收兵”的庄重宣誓吹响了新时代党引领全国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激越号角。

脱贫攻坚越往后,面对的都是贫困的难中之难、坚中之坚,任务更加艰巨繁重。越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刻,越要把严和实的精神贯穿到扶贫工作中去,以清风正气赢得民心,用发展实绩造福百姓,奋力书写人类反贫困历史新篇章。

扶贫攻坚不是取巧活,关键在于真正深爱着这片土地上的老百姓,重在帮扶干部的用心用情,把贫困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坚定信念,立下愚公移山志,发挥无私奉献的精神,真正急贫困群众所急,想贫困群众所想,倾情倾力、初心不改。要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扶贫工作实践中,以攻城拔寨、越沟迈壑的勇毅和笃行,实打实硬碰硬做好每一项工作,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的标准。

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时期,这是对党员干部思想境界、为民情怀、能力水平、工作作风的全方位检验。脱贫攻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须有恒心;精准扶贫,同样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事,需要善做善成、久久为功。需要使出“绣花”功夫,精准谋划、精细施策、精确验收,才能真正将扶贫攻坚这篇大文章落地、落细、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既然党的政策好,就要努力向前跑。”要实现真正的脱贫,首先要在精神上脱贫,帮助贫困群众扶起脱贫的志气、树起脱贫的信心、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将“扶智扶志”与“扶德扶心”同步推进,补足贫困群众精神之“钙”,从根本上斩断贫困“代际传递”,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推动形成积极向上的社会风气,才能更好地抵达美好生活的彼岸。

在发起脱贫攻坚总决战的时刻,更要把扶贫精准到道德范畴,引导贫困户树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理念。要把激发内生动力作为造血脱贫长远发展的动能和途径,因户施策、因人施法,帮助贫困家庭彻底转变“等、靠、要”的思想观念。扶贫与扶技结合,从职业教育、农技推广、拓展信息流通渠道入手,培养有科技素质、有职业技能、有经营意识与能力的新型农民,把增强贫困群众的科技水平作为快脱贫、不返贫的根本措施。有效帮助贫困群众就近就业,持续稳定增收脱贫。如此,千百年来华夏儿女恒久守望的小康梦想将不远矣。

文/汪曦永

来源:红网

作者:汪曦永

编辑:陈晓丹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ontent/2019/04/17/53247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