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汤建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必靠“四个转变”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司马清 2019-01-22 19:13:50
时刻新闻
—分享—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着力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党的十九大明确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里点出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要求、总目标、总抓手。

  我认为,其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目标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总抓手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前不久,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专门研究部署了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我们知道,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继脱贫攻坚战略之后提出的又一个重大“三农”战略。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准备把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重要战略提出来,这是这份文件的亮点和着眼点,更是我们抓落实的重点和落实点。中央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就是要在“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资金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四个优先”要求能否落到实处,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个战略能否落得实、稳得住,直接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能否实现,直接关系到农村全面小康能否如期建成。

  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的社会主要本矛盾已经转变成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的发展观已经转变成“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要求、总目标和总抓手,以及落实“四个优先”都不可避免的强烈要求以下“四个转变”。

  一是在发展理念更新上应实现“从工业城市优先到农业农村优先”的转变。中国改革开放甚至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农业支持工业、农村支持乡村的道路,这是从长达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跳跃跑进社会主义的基本历史,更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规律。过去,我们新中国实际上走的是一条“工业城市优先”的道路,工业是发展起来了,城市日益繁荣起来了,但农业大多还是传统农业甚至一度出现了大面积“抛荒”现象,“工农剪刀差”越来越大,“城市越来越像欧洲,农村越来越像非洲”。当前,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体现在农业农村与工业城市的矛盾上,尤其尖锐的体现在农业落后、农村落后上。所以,这个历史欠账,已经到了非补不可的时候了。“四个优先”第一条就是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我认为,关键在干部的发展理念应该从过去的GDP崇拜一定回到“三农”优先发展。我的意思不是停止工业城市的发展,只发展农业农村、惠及农民,而是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应该把“三农”作为重中之重,优先安排农业农村发展。各级党委在全面部署工作时要有这个大局观,这是中央要求,在“三农”干部配置上应优先考虑、科学配置,既把优秀干部尽可能较多的配置到“三农”岗位,又优先从“三农”岗位挑选、使用优秀干部。

  二是在发展要素配置上应实现“从工业城市优先到农业农村优先”的转变。实践证明,这些年工业和城市之所以发展快,主要就是因为农业农村的人才、资金等资源以及敢于拼搏、吃苦耐劳、改革创新的奋斗精神进入到工业城市。这是过去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规律所致,也是我们党的富民政策所致。改革开放四十年是青壮年农民走进工业城市打工的四十年,也是老人妇女儿童留守农业农村的四十年。今天,农村绝大多数还是“386199”部队。要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这个主要矛盾,就必须优先解决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即“三农”。就是要通过城乡融合体制机制的创新,让人才、金融、技术、管理和勤劳奋斗、改革创新的精神从工业城市充分涌流回到农业农村。不解决这个问题,乡村振兴那就是个充饥的“画饼”。

  三是在发展政策支持上应实现“从工业城市优先到农业农村优先”的转变。当年,经过改革开放富起来的农民就大声喊出来一句“千好万好不如党的富民政策好。”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新中国,其中根据党的理论创设的各项政策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比如,我党土地革命的政策不断调整创新,就极大的调动人民群众支持拥党拥军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执政七十年,我们党不能忘记初心,不能忘记革命老区,不能忘记当年是如何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今天,我们应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自觉肩负起创新城乡融合体制机制,让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起来,让农民优先富裕起来。大家都知道,卖农产品绝对没有卖城市房子挣钱。“靠天收”卖传统农业产品绝对没有搞现代农业卖“品牌农产品”挣钱。因此,从发展政策上优先发展而言,就是应大力扶持现代农业产业,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鼓励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拉长农业产业链条。从政策底线而言,就是要搞好民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至少做到“三农”与工业城市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比如,农村的教育特别是幼儿、高中和高等教育,尽管各级政府一直加大投入,但实际整体上比城市绝对落后,同时农村教育也是农村人才、资金流向城市重要渠道,因学致贫的现象不在少数。再如,农村的医疗卫生,尽管国家加大投入,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因病致贫的情况不在少数。还如,尽管农村社保也在不断提高,但与人民公仆、城市企业工人和城市居民相比,差距甚大,这是因保差致贫。如果下大的决心把城乡的教育医疗社保统筹起来,才有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公平基础。基础不平等,再优先都难以有实效,让农民有真正的获得感。

  四是在发展主体培育上应实现“从工业城市优先到农业农村优先”的转变。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主体是农民,关键在农民。青壮劳动力大多去城里打工,乡村剩下的大多是老幼病残,那是绝对没有办法实现乡村振兴的。历史表明,一个发达国家必然有发达的现代农业作为基础。今天,我们应该大力培育新型农民、新型农业产业工人、新型农业投资家、保险家……,让经营农业、管理农村的主体多元化、现代化、智能化。培育农业农村发展主体既靠政策又靠市场。一是政策引导,包括财政税收等多种政策运用,吸引各类人才投身现代农业、投身现代农村。比如,做活土地文章,通过土地制度的大胆创新、农村户口管理的大胆创新,制定吸引各类有志于发展现代农业的人才特别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各类人才回乡定居和投资的政策。建议尽快制定大学生回农业农村就业创新给予一定补贴和奖励的政策,吸引知识分子回流到乡村。二是市场驱动,要想方设法打击假冒伪劣,提高农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优质农产品价格,让现代农业产业成为一个综合效益不错的行业,以市场的力量吸引和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成为坚定不移的农业农村经营主体,积极投身农业农村。

  (根据2018年12月10日省社科联党组成员、第七届委员会副主席汤建军研究员在省委一号文件专家评审会上的发言整理修改而成。)

来源:红网

作者:汤建军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9/01/22/481552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