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官者须过好“三关”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亚龙 编辑:司马清 2018-07-24 20:13:58
时刻新闻
—分享—

  据史料记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官僚机构的国家。官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代,王廷里设有百官辅佐商王进行统治。历史上,最早出现“官员”一词是在《周书·卢辩传》:“宣帝嗣位,事不师古,官员班品,随意变革。”也就是说,官是经过任命的、具有一定等级的政府工作人员,是“旱涝保收”、吃皇粮的人。从周朝起,为防止官吏滥用职权、以权谋私,历朝历代制定了很多戒律。对于违法官员的处罚,从罚俸禄、降职,到革职、坐牢、杀头的。明朝的山东巡抚年富书《官箴》曰:“吏,不畏吾严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近些年来一些高官落马,他们中有的在战场上枪林弹雨中搏杀面不改色,在糖衣炮弹面前却纷纷落马;有的曾经有过个人奋斗的辉煌,曾经为人民做过有益工作,却一失足成千古恨!我想,要遏止住腐败行为的滋长,一个必然的有效途径就是把“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其中,为官要自律,即要常怀畏惧之心,谨慎行事,不可心存侥幸,擅越雷池。自律是官员克己奉公、遵纪守法的主观条件,也是为官道德操守的精神基础。要想做到自律,还须过好“三关”。

  一要过“亲情”关。从大量揭露出来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封妻荫子”的特权思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腐败在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的家庭中打开了缺口。官员也是人,也生活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同样有七情六欲和社会交往的“圈子”,然而,这并不能成为堕落的理由。“家俭则兴,人勤则健;能勤能俭,永不贫贱。由此可见,“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围着你转的人大都看中你手中权力的利用价值,未必钟情于你。什么人可交,什么事该办,要把握好“度”,不能超出底线,这个底线就是原则,不能拿原则做交易。

  二要过“名利”关。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央党校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时指出,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官发财两条道,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一个人能否廉洁自律,最大的诱惑是自己,最难战胜的敌人也是自己。一个人战胜不了自己,制度设计得再缜密,也会“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古人云:“君子为政之道,以修身为本。”中国传统文化历来把自律看作做人、做事、做官的基础和根本。而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强化自我修炼、自我约束、自我塑造,不能让“名利”蒙蔽了双眼。

  三要过“权力”关。海南省的一名高官落马后在忏悔录中这样写道:“回想我为什么走上受贿犯罪道路,答案不言自明,就是没有做到掌好权,用好权,而是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成私有工具,将每次受贿、收钱当作自己权力的威力所致,没有一点羞耻感。”因为没把好权力关,使自己从一个众人仰慕的“台上客”,沦落成为人所不齿的“阶下囚”;富不过五代,富而不仁不过三代,西汉开国宰相萧何深谙其理。当有人问他为何不为后人置房产,萧何回答:“子孙若似我,置产若何?子孙不似我,产多亦枉然”。

  贪腐生祸患,贪腐害无穷,廉洁出形象,廉洁生威望,廉洁才有凝聚力和号召力。为官者需过好这“三关”,方能无愧于心。“位不在高,廉洁则名。权不在大,为公则灵。斯是公仆,唯吾德馨……”

  文/李亚龙

来源:红网

作者:李亚龙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7/24/468869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