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打击炒房不断加码 映照湖南发展大格局

来源:红网 作者:飞桐 编辑:张兴诚 2018-07-05 10:32:24
时刻新闻
—分享—

  6月26日起,长沙市实行升级后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从项目监管、土地出让、购房资格、户籍管理、打击炒房等方面对楼市进行全面调控,重点遏制投机炒房等市场乱象。6月29日,长沙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布《关于调整住房公积金业务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助力打胜“反炒房”攻坚战,保障住房刚性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这是贯彻落实《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的通知》精神的又一重要举措。

  高房价的背后,往往是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热衷与依赖。炒高房价,则可以推高地价,地价升高,地王频出,地方政府则可以坐收渔翁之利,不仅大笔收入轻松入账,一时间大量资金涌入楼市,也可造就一番繁荣景象。

  这样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关于这一点,早已有无数的专家学者进行过论证与警示,也有诸多城市在发展后劲上呈现出的疲态可资佐证。但是,由于长期对土地财政形成的依赖,以及疏于开拓其他财源所造成的财政紧张,导致一些地方或者陷于固有的惯性不能自拔,或者房价的刹车踩下去之后有财政难以为继之忧。也正因如此,一些城市在打击炒房上就不得不瞻前顾后,面临左右为难的境况。

  由此反观长沙在落实“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上的一系列行动,就不难看出其打击炒房措施之所以严厉背后的底气与自信,以及其中所透出的未来发展的大格局。

  这份底气与自信来源于对土地财政的不依赖。这一点,从长沙市土地出让金让媒体惊叹的走低中即可看出,从长沙的GDP增速和房价收入比中也可见一斑——与同级别城市相比较,长沙市GDP十年增长460%,增速领跑全国,但房价收入比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垫底。

  不依赖土地财政,则必然要在其他领域开拓财路。所谋者不在房价以及房价背后土地财政所带来的收益,那么,其所谋者必有比这些短期收益更大、更多、更长远者也。

  湖南所谋者在“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新格局——加快发展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构建创新型经济新体系,形成开放型经济新格局,培育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增创发展新优势,加快建设经济、科教、文化、生态、开放强省,着力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湖南所谋者在科技创、产品与文化管理上的创新与发展——实施对接500强提升产业链行动、对接“新丝路”推动走出去行动、对接自贸区提升大平台行动、对接湘商会建设新家乡行动、对接“北上广”优化大环境行动等“五大行动”,大力推行芙蓉人才计划,增创发展新优势。

  长沙更是在加快打造国家智能制造中心、国家创新创意中心、国家交通物流中心上持续发力——出台工业30条、人才新政22条、科技创新“1+4”和开放型经济“2+4”等政策,汇聚长足发展的蓬勃动力;以政府改革带动全面改革,以制度创新带动全领域创新,以增强执行力提升行政效能,打造出政策落地的“长沙速度”,经济总量迈入“万亿俱乐部”。

  一方面是对炒房行为不断加码的打击,一方面是对“创新引领、开放崛起”发展战略的谋篇布局,湖南所展现出来的是对良性发展、科学发展、长远发展一以贯之的坚持。

  这坚持背后既是对“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理念的践行与坚守,也是一个中部省份向开放前沿进发、拥抱更广阔天地的笃定与勇猛,更是脚踏实地、敢闯敢干的湖湘精神在新时代的大放异彩。

  这坚持背后也自有一番脉脉的温情在。发展需要人才,而对炒房行为的打击让人才在住房面前没有了后顾之忧,也促使更多的资金、人才专注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专注于聪明才智的发挥,专注于激情的释放与梦想的创造,让对炒房的打击成为钢筋水泥的丛林里最温情的一抹亮色,成为一城一市对每一位城市打拼者心灵最温柔的抚慰。

  长沙的住房只为长沙市民服务,只为来长沙创业就业者服务。是的,一座吸引无数创业者前来的城市,必定是一座志存高远的城市,也必将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文/飞桐

来源:红网

作者:飞桐

编辑:张兴诚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7/05/4669030.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