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剪福潇湘】民俗之福:相遇春风十里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2018-02-18 23:24:10
时刻新闻
—分享—

  【题记】时光多么奇妙,用一年的行迹,把生长在潇湘土地上的福祉一分一毫收集,从云雾间不见贫瘠的山村,到水清鱼跃的洞庭;从历史深处的传承,到现代都市的文明……当这些散落的福祉被时光捧于年末岁初的仪式,一帖福字,饱含绢长祝祈——祝泱泱湖湘,日月悠长,人间不见愁绪;祝山河长青,一江春水,安然无所忧。

  ——“剪福潇湘”新春特辑系列之三

  怀趋吉之心,求生活之美。

  门窗上的“福”字贴了又换,年岁去了又来。一年年的祝愿与向往,也随着一叠叠红纸福字,在手上沉潜。

  “福”“寿”贴于门上祷祝双全,“门神”守护家宅四季平安,窗户贴上“鲤鱼”祈求如意吉祥,屋顶上一张“顶棚花”寓意美满团圆。

  吉祥符号有多么丰裕,生活向往就有多么热忱。

  初四,正是好春光。

  大红窗花与和煦阳光两相映照。

  虽是置身现代斑斓影像里,透过剪纸,也总能找到萦回的传统与可望的乡愁。

  远处的太平街上,老旧墙体,时光斑驳,某一刻静如屏息,某一刻,说不定就遇上了明快活泼的花鼓戏乐,“手拉风箱,呼呼地响,火炉烧得红旺旺……”

  循声而去,一家古戏台上,小生小旦正拿捏唱腔、挥掌踱步,形神具备、惟妙惟肖。

  这是太平街里的宜春园,张目一望,便知是老戏台了,观其梁枋刻纹、戗角高翘、龙头雕饰,仿佛掉进了年代绵延的洞穴。

  据说这是湖湘最早的湘剧戏园,如今已是民俗文化展演青睐之所,除了花鼓戏,湘剧、苗歌、弹词、皮影戏这些传统艺术常会分批次表演。

  爱看戏的老长沙,也会趁着火宫殿大庙会的热闹,跟着台上哼唱了几句。

  大概那熙熙攘攘、溢满街道的锣鼓喧天早已烙进成长的筋脉,一定要这老街上的一条板凳一壶茶,方得填补缺口,心满意足。

  这些如剪纸、如戏曲的民俗文化,正从历史久远处逶迤而来,如劳动者一般坚韧。

  台上的热闹还在继续。

  一如传统文化在湖南愈发热闹的境遇。

  湘西古城里,苗族银饰仍是春节游客的首选,这一作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老技艺,通过市场化运作,重焕生机。

  长沙探索非遗保护新模式,打造出一条非遗民俗特色街区,让非遗可学、可买、可吃、可玩。

  即如旧与新的碰撞,民俗福祉,相遇潇湘的十里春风。

 

  于时间无涯的荒野里,民俗文化璀璨如珠。

  当坚守者从传统走向现代,变化的是文化之宽与深,有时浓墨重彩,有时烟清云淡,不变的是一颗初心,温润敦厚,因热爱而精雕细琢、坚守传承。

  (制作:雁丘 李赛可 张瑜)

    之一:乡愁之福:聊赠一支春色

    之二:山水之福:惟愿年年有“鱼”处处添“禄”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8/02/18/45566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