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张孝岳:发展生态循环农业 推动全面绿色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王俞 2017-10-17 15:00:56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本文系第三届绿色发展论坛上,湖南省人民政府参事、省农科院研究员张孝岳所作的发言。张孝岳介绍了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背景、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并就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提出建议:要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长远战略来抓、要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重点支持支撑生态循环农业的科技创新。

  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绿色发展,就没有全面的绿色发展。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需要把生态循环农业放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突出位置。只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才能推动全面绿色发展。

  一、 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背景

  我国耕地资源仅占世界的7%,水资源占世界的6.4%,而水土光热匹配的耕地总量不足国土面积的10%。极度匮乏的自然资源承载和养活了占世界20%的庞大人口。正是短缺的自然资源和庞大人口之间的矛盾,成就了精耕细作、节约资源、循环利用的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模式及五千年的中华农耕文明。中国传统的庭院经济、桑基鱼塘、耕灌系统、轮作互补的生态循环模式,成为我国农业历经千载而深耕沃土、地力常壮主要原因。美国“可持续农业先驱”罗戴尔(J.I.RodLe)认为世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应从中国传统农业汲取智慧。1909年美国土壤局局长富兰克林·金(FranklinH·King)来到东亚,考察了中国的农业,写下了《四千年的农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倡导美国农业应向中国农业学习。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以美国为代表的“石油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的特点是高投入即高投资、高能耗,高产出即土地产出率高、劳动生产率高。由于农药、化肥、农膜的长期过量使用,导致农业环境污染严重,土壤微生物繁衍受阻,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食品安全、人类健康至人类及生物生存安全一系列问题。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1962年出版了《寂静的春天》,对农业科学家的实践与政府的政策提出挑战,并唤起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引起了广泛的国际反响。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以及资本输出的特殊作用,在资源匮乏的中国,《寂静的春天》没有使政府与农业界得到警醒。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我国农业遇到了新的发展难题。传统循环农业精华已丢失殆尽;现代农业发展依然滞后;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冲击,受农业生产成本“地板”和农产品价格“天花板”双重挤压,农业比较效益持续下降;资源短缺与环境退化的双重压力越来越大。

  进入关键时期,面对新的挑战,我国农业发展必须在汲取我国传统农业精华和借鉴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生产方式新的转变。大力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从保护农业环境出发,运用高新技术、科学管理、现代装备等现代文明成果改造传统农业,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促进农业生态的良性循环,推动全面绿色发展。

  二、 生态循环农业的基本特征

  生态循环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总结和运用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够获得较高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农业,力求从更广义空间上形成一种良性的生态循环,对于目前现代农业的生态改造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为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治理及调整农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提供全新的系统化解决方案。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循环农业有其显著的基本特征。

   生态优先。生态循环农业就是一切从创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出发,在良好的生态条件下,首先注重控制污染源头,在农作物种植环节从种植土壤、施用肥料、灌溉用水、病虫害防治到采后处理全程达到清洁生产标准,实行种、养、加,产、供、销整体生态良性循环。实现广义空间上的现代生态循环农业。

  学科交叉。生态循环农业运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遵循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建立起整体良好的农业生态系统,涉及生态学、生态经济学、生态工程学、生态技术学、循环经济学以及微生物学、营销学、信息学等多领域、多学科。

  物质循环。生态循环农业要求在各个产业链形成良性的物质循环。一是减量化。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减少污染物排放。二是再利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减少一次用品污染。三是再循环。物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四是可控化。通过全程设计,优化布局接口形成循环链,使上一级废弃物成为下一级生产环节的原料,周而复始,有序循环。

  产业融合。生态循环农业集循环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于一体,科技、文化、金融配套支撑,实现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加工业、营销业、旅游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各产业功能,整体实现较高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产品安全。生态循环农业着力做到资源利用节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提供给消费者的农产品达到安全质量标准,不断满足消费者对绿色、无公害、有机农产品的需求。

  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汲取传统农业精华,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发展方式,是大系统综合的新业态,是跨学科跨产业的新模式,是现代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在实践中通过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不断加以完善提高,实现健康发展。

  三、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建议

  (一)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长远战略来抓

  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阶段,要以绿色理念引领可持续发展,大力转变农业的生产方式、资源利用方式、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不断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由数量增长为主转变到数量、质量、效益并重上来;由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转变到依靠科技创新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由高投入高消耗高产出运行转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生态循环农业正好契合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要求应运而生,蓬勃发展。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不是燃眉之计,而是涉及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大计,是事关国计民生的一项系统工程。要把生态循环农业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长远战略,纳入总体规划,配套相关政策,坚持常抓不懈,促进我国农业绿色发展。

  (二)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我国传承几千的农耕文明留存了广泛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这些农业文化遗产既是传统农业留存下来的宝贵财富,又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可利用的重要资源。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包括农业遗址、农业物种、农业工具与器械、农业技术方法、农业聚落、农业景观、农业工程、农业特产、农业耕作制度以及农业文献与民俗。这些农业文化遗产资源,有些列为各级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保护,有些则因多种原因已经遭到严重破坏或濒临消失。必须引起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保护好农业文化遗产,并在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加以利用。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必将在推动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发挥极为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重点支持支撑生态循环农业的科技创新

  从世界范围讲,以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取代拼资源拼消耗掠夺性发展方式;以环境友好型技术取代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的各种工业生物技术迅速兴起与发展。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异常迫切。相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围绕绿色发展、食品安全、人类健康等关键问题,其科技进步正在产生革命性概念和颠覆性技术。在支持生态循环农业涉及科技创新方面:

  一是尽早启动中国微生物组计划。优先支持环境微生物组、农作物微生物组、家养动物肠道微生物组的系统研究,协同攻关。以为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

  二是加大对生物农药,包括生物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生物肥料,生物农膜的攻关性研究,以逐步取代化学农药、化学肥料、化学农膜,从源头上解决农业污染源的问题。

  三是加快植物提取物的系统研究,以天然的畜禽渔饲料添加剂替代化学饲料添加剂,天然的食品添加剂替代化学食品添加剂,从根本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

  这次绿色发展论坛选在桃花源举办,意境高远。《桃花源记》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往然种作……怡然自乐”的记述,正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的美好愿景。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只要我们汲取中华农耕文明的精华,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就一定能推动全面绿色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张孝岳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10/17/44492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