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周湘智:城市人才竞争进入2.0时代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湘智 编辑:易木 2017-10-16 10:54:30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来,随着一线城市落户政策逐渐收紧、房价高企、生活成本上升,人才溢出效应逐渐显现,原本处于第二梯队的二线城市迎来人才单向流出的历史拐点。属于二三线城市的“机会窗口”已然开启,然而从一线城市溢出的人才,并不会雨露均沾惠泽每个城市,二三线城市间的“马太效应”也将随之加剧。这场人才争夺战打什么、怎样打,如何让人才“来了不想走”,显然不是靠几个政策红包就能完胜的,更需要城市的远见卓识和综合实力。

  人才治理体系的较量

  人才竞争的本质是制度竞争。当今世界,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才竞争已不仅是单纯的薪酬待遇比拼,而日益演变成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较量。城市人才竞争已从1.0时代跨入2.0时代。“吸引人才靠广告,留住人才靠制度。”优惠政策有利于人才向二线城市集中,发挥人才的集聚效应,但简单地拼资金、拼优惠政策,已很难形成持久的人才吸引力,决定人才流向和作用发挥的因素,越来越体现为政策环境、发展空间、文化认同、人居环境等综合性实力。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优势很难长久保持。而人才发展治理体系的形成,需要更大的智慧,更长的时间,也更难复制模仿。落户、住房、现金补助这些优惠政策固然诱人,但从长远看,城市对人的吸引力更体现在看不见的层面,如“清”“亲”政商关系、完善的公共服务、公平的竞争环境、开放包容的文化等,这些因素才是真正构筑人才洼地、投资盆地、技术高地的决胜密码。

  紧扣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人才竞争的基础是产业竞争。产业与人才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产业结构决定人才需求结构,产生“拉力效应”;人才结构是产业升级的内在动力,产生“推力效应”。目前二线城市纷纷制定发展规划,大都以金融业、科技产业、信息技术、游戏娱乐业等为主,这些产业的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对人才的综合素质要求高。城市“抢人”既不能好高骛远、贪大求洋,也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必须紧扣产业链、创新链布局人才链,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有机融合,形成“人才驱动—产业发展—人才集聚”的良性循环链。人才引进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拼政策拼重金,忽视环境营造和服务提升,要打破以往政策仅注重物质奖励的支持模式,更加注重政府支持的精准化,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根据人才创业的不同阶段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

  环境比待遇更宝贵

  人才竞争的核心是环境竞争。成就人才的环境,比物质待遇更宝贵。硅谷创新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形成了最具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有人把硅谷比喻为热带雨林,有充足的阳光、空气和水分,既有领军企业“大树”,也有新生企业“小苗”。衰老的“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人才和技术资源又会形成深厚的“腐殖质层”,催生和滋养新生的创业“种子”。环境竞争的核心就是“给老虎一座开阔的山,给猴子一棵舒适的树”。城市发展要聚焦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围绕产业形成一个生态链,培育聚焦产业、开放多元、活跃互动的人才群落,建立创意交换社区、知识社区、人才社区,推动市场、政府和社会资源有机互动,创意、创新与创业活动有机萌发,实现人才与产业、人才与城市共生共荣的生态系统,以强大的“人才气场”使创新企业高度集聚、创新资本充分涌流、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告别“拼爹拼妈拼背景”

  人才竞争的根本是文化竞争。文化的力量最深沉而持久。专门研究创新人才的美国学者佛罗里达认为,创新人才喜欢的居住地不一定是有大机场、大超市的地方,而是文化氛围良好、具有浪漫情调、便于生活的地方。最近几年,浙江的特色小镇风生水起,就很好迎合了创新人才的这种心理需求。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对人才最具吸引力。前几年“逃离”北上广的都市白领,这几年又悄悄“逃回”北上广,有专家指出,大城市往往更加开放、相对公平,而一些二三线城市往往更讲关系、论人情。每个城市都必须深刻认识到,一个“拼爹拼妈拼背景”的故事,足以产生抵挡万千人才步伐的破坏力。要树立开放包容的理念,破除“武大郎开店”的心态,容得下比自己强的人,不能搞“说你行你就行,说你不行就不行”的潜规则,把人才驯成“听话”的奴才。要营造公平竞争、自由拼搏的氛围,打破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的陋习,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机制,让人才安下心来埋头苦干,有全身谋事之心而无侧身谋人之虞。要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氛围,让每个创新创业创优的思想和行动都能得到鼓励和支持,让每个人的创造力量充分释放。

  文/周湘智(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周湘智

编辑:易木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