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秋风里,星城春意仍盎然丨8月25日

来源:红网 作者:刘懿波 编辑:易木 2017-08-25 17:56:33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关键词:宜居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岳麓群峰,层林尽染,万山红遍。

  天则有列宿,地则有州域。

  星城长沙,楚汉名城,依山而建,傍水而居,悠悠3000多年历史,乃楚文明和湘楚文化的发源地。

  踏上这片土地,每一脚踩到的都是吱吱作响的文化,沐了秦汉明月,带着唐宋诗词、明清嫚曲的光华,历经血与火的洗礼,依然生生不息,春意盎然……

  在这座一碗小钵子甜酒就可以品出千年醇香的历史文化名城里,今秋,敢为人先、经世致用的湖南人又一次以不老的容颜向世人展示出别样的风采。

  近日出台的“长沙人才购房及购房补贴”新政,让长沙房价成了各界热议的话题。与同级别城市相比较,长沙市GDP增速领跑全国,但房价收入比却在全国35个大中城市中垫底,成为“GDP快速增长,房价始终平稳”的样本城市。

  “房事”这个古老而常新的命题,从未淡出过我们的视线。

白云掩映下的长沙高楼。图/稀里马哈

  《韩非子·五蠹》曰: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曰有巢氏。

  “有巢氏”就因为给了先民们一个“巢”用来遮风挡雨、抵御禽兽虫蛇,人们便可给之“使王天下”的使命和权力。

  穿越都市的繁华,行走于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行里,我们仿佛能听到诗人于狂风怒号中无助而悲催的哭声,看到诗圣杜甫因房屋破旧而任由雨雪霏霏、寒风刺骨,倍受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煎熬。

  就在这个风雨飘摇的黑夜,就在这篇亘古之作中,就在诗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里,他第一次将“房事”高高举过世俗的目光,赋予其忧国忧民的凌云壮志和崇高理想,从此担负起繁华民生福祉的历史使命。

  西方人认为建筑是“人的庇护所”“凝固的音乐”,表达的是其自然属性;而中国《黄帝宅经》则认为“夫宅者乃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更为强调的是其社会属性。房子对于中国人来说除了其本身的固有属性之外,还有更深层的意义。

房子承载着百姓的梦想。图/华野四纵

  多少年来,中国老百姓日日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为了一口白米饭,一幢可以遮风挡雨的房子。只有有了房子,才有可能有“媳妇”进门,用湖南人的话来说,房子就是收“媳妇”的一道“门槛”,过了这道“门槛”才进得了厅堂,才能登堂入室。建房子成为了上一辈对下一辈所尽的一种责任。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房价收入比严重失衡,直接催生了一代又一代的“啃老族”。

  那道“门槛”越来越高,从60后到90后,如果单凭一代人的力量只怕没有几人能跨得过去。又有谁家的父母愿意看着自己的儿子打光棍,看着自己儿女天生活于拥挤而又邋遢的“蜗居”之中。

  只能合两家人之力、穷两代人甚至三代人之财方能勉强为之,那种原本纯朴的责任成为一代又一代普通百姓不堪的重负。

  房价狂飚使不少人原本再普通不过的生计变得如同肥皂泡一般虚幻,让安居乐业成为遥不可及梦想。

  《后汉书·仲长统传》有言,“安居乐业长养子孙,天下晏然,皆归心于我矣。”所以说,房子如果就其自然属性而言,也就是一个栖身之所;而就其社会属性而言,则是事关民生福祉的大事。只有有了安身之所,人们才能安心愉快地生活和劳动,养育子孙后代,才能天下安定,万众归心。

  长沙房价多年来之所以平稳理性,是因为将“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作为了楼市的根本定位,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中也包含了更深层次的政治和民生含义。

现代宜居的长沙。图/稀里马哈

  这一举措不仅从根本上以釜底抽薪的方式破解“房事”这个民生大课题,而且从人才引进上起到了“千金市骨”“植桐引凤”的重大作用,可谓一石二鸟、一箭双雕。

  这座千年古城,无论从人居环境建设还是住房政策制定都始终围绕“安居乐业”的大主题,上应天意,下顺民心。

  这种定位既是符合时宜的新举措,更是一种人居文化的传承和光大。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让“最具幸福感的城市”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文/刘懿波

  【“品读”专栏2017年第54期(总第108期)】

来源:红网

作者:刘懿波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8/25/440510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