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彭培根:以“两型社会”连片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来源:红网 作者:彭培根 编辑:许敏 2017-07-14 16:52:10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地位,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同共进,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今年是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简称“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10周年,思考如何实现“两型社会”建设从点到面进行可复制经验推广,思考如何将“两型社会”建设成功实践运用于生态文明建设当中,将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湖南生态文明建设。图/邓湘仁

  回顾中国30多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历程,我们走过了一条从点到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探索到全面改革的路径。继深圳等第一批经济特区后,国家实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标志着我国进入向纵深推进全面改革的阶段。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不仅具有“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内涵,还涉及社会经济改革的方方面面,是一项以全面制度体制建设方式推进改革的系统过程。为协调我国东、中、西部发展,中央在东部批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探索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新城市发展模式;在西部批准重庆和成都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主要探索协调城乡二元发展的经验;在中部批准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点破解当下困扰我国改革发展的结构性难题。与以往试验区不同,以“两型社会”建设为主要内容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其必要性和独特性,承载了独有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

  建设“两型社会”是党中央集体针对发展形势创新性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建设“两型社会”,强调以节能降耗、保护环境为核心要素的改革试验要求,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之后,党的十七大、十七大五中全会、国家“十二五”规划等等,都要求把“两型社会”建设放在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建设“两型社会”基础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意志,开启了中国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社会转型。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当中。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 “绿色发展”作为 “十三五”期间引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度体系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等顶层设计,系统部署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改革操作思路和实践路径。从“两型社会”到生态文明,我国也实现了从学术探讨上升到了国家理念和政府施政的过程。

  关于“两型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关系,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解读,尽管文字表述不一,本质却大同小异,梳理起来为:一是“两型社会”和生态文明具有内在统一性。两者提出时期、产生背景、价值理念和实践路径等都大致相同,均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和美丽中国建设。二是“两型社会”从属于生态文明建设范畴。生态文明是“两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两型社会建设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内容和内在要求。三是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两型社会”引领。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建设“两型社会”,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着力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应有之义。

  由此可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连片发展,离不开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那么,如何才能以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经验为抓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呢?

  实际上,“两型社会”建设的试验田落户中部,就是期望两大城市群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体制改革方面率先实现实质性突破,为全国建设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示范作用,对全国的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带动作用。“两型社会”建设所取得的成果既要有单个特区特色,更重要的是要有全国或至少是区域的推广价值,仅仅通过特区形成地区增长极并非唯一意图,总结改革成果,推广改革经验才是最重要的。这是中央设立“两型社会”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此,笔者提出“长武经济走廊”概念。

长武经济走廊。

  关于长武经济走廊的概念,笔者于2011年第一次提出,也曾从不同角度来加以论述。从狭义角度来看,长武经济走廊由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圈组成。从广义角度看,长株潭是指“3+5”,除了长沙、株洲、湘潭,还包括衡阳、岳阳、常德、益阳、娄底5个省辖市;武汉城市圈包括“1+8”,不仅是指以武汉为圆心,覆盖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周边8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还涵盖了荆州洪湖市、荆门京山县、随州广水市、荆州监利县等地区;除此之外,还包括两大城市群之间城镇及周边地域和湖北省荆州地区。由于经济走廊具有广泛地域性,因此,本文采取广义意义上的长武经济走廊概念。

  长武经济走廊建设,将有力回答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整体格局中所面临系列课题。在中部地区部署全国唯独两个“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意味着国家更加重视中部地区的崛起和“两型社会”建设的连片发展。长武经济走廊的建设,其至少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方面,中央关于“两型社会”的政策精神,地方关于“两型社会”的主动探索,体现了中央顶层设计和地方自主创新相结合释放新的改革红利的政治逻辑。另一方面,国家迫切需要为跨区域协同发展破题,处于探索阶段的协同发展尚未有可推广成功经验。长武经济走廊建设,将为跨省行政区协同发展提供新鲜经验。

  长武经济走廊依托湘鄂两地,湘鄂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历史和文化发展的战略要地,两地区也存在着深厚而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从古代的经贸往来,到现代的经济交往都十分频繁。湖南和湖北两地同为我国中部大省,既是我国楚文化的发源之地也是楚文化的中心地区,楚文化中湖南代表的湖湘文化,湖北代表的荆楚文化就是我国古代楚文化的两个重要部分。湖南和湖北在唐朝时期就同属江南西道,至宋朝时湖南湖北又分属为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元、明时期两省同属湖广省,以此两地之间的商务和文化交往十分密切。湖南和湖北被正式分为湖南省和湖北省的时期是清康熙三年,也就是1664年。康熙十六年间,中原地区书写“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人口大移民宏伟史诗。“两湖熟,天下足”的民间语句透视着两湖地区农产品非常丰盛,农产品贸易也十分活跃。宋朝时期,全国“四大米市”,其中两湖居半,分别为湖南长沙和湖北沙市,因此就有了“两沙半天下”之说。

  近现代,湘鄂两地又是我国红色政权的重要发源地,中共湘鄂赣特委在1928年的成立,标准着湘鄂两地已经成为了一个集军事、政治、经济为一体的版块。1930年3月,在湘鄂西党组织领导下,3年时间内先后在湘鄂西地区设立了8家金融机构和银行,共印制和发行了9种面额45种版别的货币,推动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发展和壮大。新中国成立后,湖南湖北作为中江中游的重要行政区域,隶属中南行政区。因此在建国初期从行政管理上来看,两地曾经归属于同一行政区。早在20世纪70年代底,也就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由政府主导的湘鄂两地行政管理协调和横向联合就开始了,主要表现就是召开税收、工商行政管理、民间纠纷联防联调、食品药品监管等协作会议,并初步形成建设成果。报刊、广电、白蚁防治交流、文物保护等学术交流和各类业务比赛也蓬勃开展起来。与此同时,两地开展多样的文化交流行动,如象棋赛、政协联谊会、老年人运动会等文体交流和联谊活动不断。

生态圭塘河。图/灿烂黎明

  21世纪的到来,促使两地经济发展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此时长江航运也快速发展,长武高速也初步呈现网络发展的状况,长武高铁通车运营,由此从长沙到武汉仅用70分钟的时间就可以通达。“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成为一种新常态,由于两地交通的通达性,促使长武交流更加频繁密切。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进程中,长武经济的交流与合作更是进入到战略发展的高度。两地先后参与达成《武汉共识》《长沙宣言》等协议,就“放大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国家战略优势、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城市群、推动区域开放融合创新发展”等方面达成合作共识,在交通、卫生、文化、商务、科技等方面形成协议,产生较大影响。尤其是在2014年7月,长沙武汉两地举行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交流会,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促进两个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以及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

  国家近年提出了“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区域开放合作战略,将推动湖南湖北拓展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的互动合作。2013年11月3日-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提出希望湖南发挥作为东部沿海地区和中西部地区过渡带、长江开放经济带和沿海开放经济带结合部的区位优势,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竞争力。2013年7月21日-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北视察时提出湖北发展新定位:“努力把湖北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长株潭城市群和武汉城市群作为两省的重要支撑,理应在此中承担重要的责任。加上长武经济走廊位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交叉口,两大国家重大区域战略的实施,将对长武经济走廊建设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由此可以深刻看出,长株潭城市群与武汉城市圈自古就有相互交流和交往的历史,拥有相同的文化背景,两地人民交往十分密切的本身就具备天然的合作潜力和基因条件,历史相通,文化相同,人缘相亲。再加上两地地缘相近,交通便利,信息快捷,可以说,悠久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坚实的现实合作基础为长武经济走廊提供了建设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对于如何加强长武经济走廊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连片区建设,可以在两地设施共建、产业共融、生态共享、管理共治的基础上,编制《长武经济走廊发展规划纲要》,从发展基础、机遇挑战、重要意义等规划背景入手,理清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等发展思路,做好优化城市群空间格局、完善城市群发展体系、推动人口布局优化、均衡生态环境等总体布局,实现生态文明和“两型社会”建设由点到面,跨区域协同发展和融入长江经济带通江达海。

彭培根,男,汉族,1984年4月生,中共党员,湖南省社科联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政策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彭培根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14/435883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