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余敏江:共享发展与共享型政府构建

来源:红网 作者:余敏江 编辑:王俞 2017-07-14 10:48:13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本文系“共享发展理论与实践研究”高峰论坛的代表发言,作者余敏江系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文章认为,共享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发展状态的均衡性和成果享用的普惠性。在认知取向上,共享发展是一种均衡发展而非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在目标取向上,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是普惠。在情感取向上,共享发展强调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对剥夺感”。

余敏江,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为主要内涵的共享发展理念。这一新理念的提出既借鉴了西方福利国家的合理要素,又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实质自由理论的价值依归。然而,共享发展理念的落实、落细、落地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政治制度安排、利益格局调整、治理方式转换等诸多方面,仅从一些经济社会政策或者共享网络平台入手,恐怕还无法将共享发展理念完全植入政府治理的主流逻辑之中。只有将共享发展的价值理念以一种内化的方式刚性嵌入和柔性融入到政府治理模式的选择中,才有可能真正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宗旨。

  共享发展的实质,就在于发展状态的均衡性和成果享用的普惠性。首先,在认知取向上,共享发展是一种均衡发展而非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其次,在目标取向上,共享发展的基本要义是普惠。最后,在情感取向上,共享发展强调减少社会成员之间的“相对剥夺感”。

  政治系统本身作为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的“修正者”出现的,共享发展本身是对经济生活领域差别化、非平衡性、非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纠偏以及由此所引起的政治生活领域的不正义现象进行“修正”,因而共享发展理念的实现自然离不开政府。政府作为保障国民共享国家发展成果的重要机制,其促进共享发展的机理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共享发展的短板需要通过构建共享型政府来补齐。2、共享发展的多层次、多样化内容需要通过构建共享型政府来满足。3、共享发展的均衡普惠理念需要通过构建共享型政府来实现。

  共享型政府是大数据推动下顺应共享发展的政府改革的新模式,具有民主性、开放性、包容性和强互惠性等特点。共享型政府有一整套建构的程序,重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1、共享型政府的行政文化创新——向以人为本和公平转变。(1)革除腐朽陈旧的行政文化。(2)重塑以人为本的行政价值观。(3)树立公平的行政信念。

  2、共享型政府的组织结构设计——向多中心治理结构转变。共享型政府的实质是要搭建一个兼具相容性和共生性的集体行动框架,而要形成这一框架,则需要构筑共享导向的多中心治理结构。在这种结构中,领导风格是民主的,以人为中心的、参与式的;权力是分散的网络式的,决策是分散化的,鼓励集体决策;控制结构是相互控制的,重在内部的自我约束和控制。

  3、共享型政府的治理方式创新——向参与式治理转变。(1)扩大参与地位的开放性。(2)参与式治理要求政府和公民角色的重新定位和政府能力的再建设。(3)致力于推进参与式治理的制度化和常态化。

  4、共享型政府的治理机制革新——向精细化治理转变。社会转型导致的社会问题动态化、多元化、异质化,以及社会事业发展从规模式向内涵式的转变,要求更趋灵活与精确的技术。构建共享型政府需要在治理机制上实现由粗放式、政绩导向式治理向精细化治理转变。精细化治理是共享型政府的一种复杂化、高级形式的治理模式,它的触发机制是政府理念的前瞻性,它的动力机制是精明的行政引导,它的支撑机制是精细化的执行跟进,它的关联机制是专业知识的分散与互补,它的整合机制是社区(村)、街道(乡镇)和区政府(县级政府)在感知社情民意、传递民情信息和响应民生需求的“双向互促”,它的扩散机制是政府纵向横向间的组织学习和政策的再生产。

来源:红网

作者:余敏江

编辑:王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7/14/4353777.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