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负载着一个地域的精神流向。
就像漠北的西风里是桀骜的马蹄,苏杭的细雨里有软糯的欢语。一方土壤的特质早已随着水土,浸入一方民众的性格与精神世界。
而潇湘大地赋予她的民众的,是沸腾的热切,与静默的坚毅。
于是,16年前在这片热土中萌发的,那粒红色的种子,也在这静默与沸腾的山水土壤间,沁得她全部的习性。
那粒红色的种子记得它出发时的低语,那是2000年的冬季,离来年的春天,只剩一场雪,与一阵淅淅沥沥的春雨。
在湘维酒店的两间陋室,初创者们带着日月的仆仆风尘,用指尖的敲击,把潇湘的江河山川,注入它的血脉中;把这片热土的红色基因,埋入它萌发的嫩芽里。
他看见初创者们的热忱,那是鲜衣怒马的少年英气。他听见初创者们摩拳擦掌的雄心,那是心系远方、无惧风雨的坚毅。
出发吧,理想的桨已在手中,就让湘江的碧波,送你前行的麟铠。
带着雨后的暖风,带着初创者们的希冀,这一粒红色的种子在一个冬季的蛰伏后,破土而出,完成了一个网络时代初生的洗礼——红网,你的名字,即将踏遍湖湘大地,通江达海走向世界。
16年间,这沸腾的热切从未燃尽。
从《回望出发的地方》,到《最后的胜利》,它踏上找寻先辈足迹的征程,把那段尘封的激荡风云,重新带回世人的眼中。《一带一路:从未缺席的湖南》里,它搜寻“一带一路”的“湘字号”,把中央的声音,融入企业发展的版图。《小康路上》,它深入田间地头,把乡野最淳朴的笑脸,传递给休戚与共的民众。
不论前路坎坷,它始终不忘,把精准扶贫的雨露,播撒在萌动的春草上;不论夜深露重,它依旧掌灯,把全国两会的信息,第一时间传递到故乡的土壤。
从《新长征路上》到《书记去哪儿》,它拉近着民众与党委政府的距离,如一条红色的纽带,把老百姓与书记的心栓在一起。山高路远、冰雪封冻,它的手始终牵着村民,始终把最偏、最穷的乡音传递。
它带着红色的热切,湖湘的沸腾,以最湖南的姿态,夺万里河山之先声。这是它的责任,更是它心底,最热切的沸腾。
16年间,这静默的坚毅从未缺席。
那面看不见的旗帜始终汇聚着乡野的声音。200多名网络大V,1500多名时评作者,因《红辣椒评论》《论道湖南》结成网上统一战线。道德法制、公平正义,它把理想和信念,传递到互联网的中心,把草根的话语,置于思想的广场。
那条疏导网上民意的通道,始终聚拢着四千万受众的心。党的心语,民间的呼声,他奔波其间,填平罅隙。党委政府在《百姓呼声》的页面里,把回复写成了家书。问政的力量,成了潇湘大地奋勇前行的“百衲衣”。
从湘维酒店到晚报大厦,从晚报大厦到新华印刷三厂,它扎根的土壤几度迁移,但坚毅的脚步依然静默如一。
它默默地延伸着自己的枝桠,把神经末梢,遍布湖湘的每一处街道。一家,两家……十六载岁月走过,137家分站已然矗立在湖湘的每一条川流与山野。人们恍惚间发觉,街头巷尾的风吹草动,早已在瞬时间键入掌心的小小荧屏。
今天,这颗红色的种子早已参天,高大的身躯间,是一簇簇饱满的果实。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十八大党代表……荣誉等身的背后,是它的名字,浸染红色潇湘。
16年,一切仿佛一个轮回,这一次,少年长成的它,带着沸腾的热切,带着静默的坚毅,再次跨马出发。
因为,它的名字里,是不甘平庸的红色基因。如火一样灼烈,刀锋一样尖刻。
无一日可忘。
文/雁丘
【“品读”专栏2017年第36期(总第90期)】
来源:红网
作者:雁丘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