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品读】文化盛开,清风自来丨5月14日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2017-05-14 16:06:59
时刻新闻
—分享—

今日关键词:文博会

  当御风而行的地铁与气韵轻灵的国画相遇时,会发生什么?

  清晨六点半,苏醒的城市已然进入有序运行。作为首届全国肢残人轮椅马拉松健身赛的志愿者,我很早赶到了长沙城地铁橘子洲·青莲站内。甫进地铁,草书写就的爱莲说读来如风偃草,与舟楫、飞鸟、莲叶构成的水墨画两相映衬。沿墙而行,弧线与空白,勾勒出一幅素雅的莲花长卷,依次写着“正衣冠 养清气 合人伦 顺自然”“慎言行 淡名利 善宽容 讲规则”。

  继续前行,一侧LED屏正打出俯瞰长沙城的照片,“山水洲城 品质长沙 文明高地 幸福家园”,一侧则是关于二十四节气之一“谷雨”的画作,山水之间,绿木其中,背负背篓的小鸟举云而行,色彩明艳,笔法拙朴,凝目而觉处处是风景,鲜活得像要走出来。

  一时赏心悦目,待到出地铁时见到好些头戴运动头盔,坐在轮椅上的参赛队员排成整整齐齐一列,正安静等待乘坐残疾人专用电梯出地铁。其举止言行与刚才所见图文传播的寓意相得益彰,由不得惊叹于这蕙质兰心的创意,及其与民众所共同打造的城市公共文化生态了。

  传统文化正在复苏,而其复苏,又是以创新的姿势,达成与现代生活的如水交融。

谷雨泛舟

  文化是个复杂且包罗万象的词语,狭义上讲文化,近乎文艺,如诗歌、小说、歌剧、美术等,然则文化这个词的语义又是多层次的,如今讲文化,茶文化、酒文化、民俗文化,校园文化……俯拾即来,可见文化之弥漫、影响人之生活各个领域。

  茶成为一种文化,在于人与茶相遇时萌生的精神火花,或读解茶之成长淡泊天然山水之境,或感慨茶之水翻转沉浮,单就喝茶,《红楼梦》里妙玉雅饮与刘姥姥牛饮,即为两种不同的文化方式。即如文化评论家王石曾提到的,沉香是文化,在于沉香点燃后散发出的袅袅香气。经过人心的触摸与观照,万物便有了文化的氤氲与灵韵了。

  这与中国“文化”两字源起《易经》里的阐释倒是更为贴近了些,“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文是包罗万象的,又还具有“潜移默化”之用,并最终成就天下。君不见,文化如雾露润集,广于八方之境,在中国,儒释道等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而西方文明之精神核心基督文化,也渗透至政治、思想、文艺等诸多领域。

  文化是有感召力的,所到之处,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风,曾经化成谢冰莹笔下那《湖南的风》。“湖南的风,是那样地温和,那样地吹得令人陶醉”,在异国的土地上,迎着温煦南风,谢冰莹一时拾得家乡童趣,一时又穿越至古诗词里,低低吟起,“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这湖南的风,寄寓了客居他国游子的乡思,也拂过了海峡,陶冶了马英九、宋楚瑜、龙应台这些湖湘儿女。

  文化之风,不仅凝聚华夏民心,还能跨越国族之界。伏羲、炎黄、尧舜、夏殷、周秦、汉唐文明,在全球范围内曾取得人文价值与典范意义之成功。华夏文明的风,曾在唐朝开辟出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经由丝绸之路,吹向了西方。在1500-1800年间,欧洲曾长时间流行“中国热”,直接催生了摆脱天主教会统治的“启蒙思想”,中国风尚渗入到欧洲人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日用物品、家居装饰、园林建筑等。

  而其他人类文明的风,风云际会时也便自然而然吹向了中国,如两汉时期印度佛教之流入,在近代国族生死存亡时西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引入。又现代化进程中来袭的韩流,亦可谓文化的热流。韩国文化经由音乐、韩剧、电影、科技产品等一一展示出,还经由首尔城市之整洁、平和,韩国民众之文明、友善具现出。于现代文明风采里传承了古代东方文明之精髓,这“神秘的东方之光”,莫不就是文化之光。

秦汉时,经由“海上丝绸之路”运往西方的长沙窑瓷器

  故现代又有文化软实力一说。于民众而言,它可型塑精神、安顿灵魂,于一国而言,则是安邦之支柱、国家之身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历史上曾占有重要地位,近代却由于多年战乱,文化力一度跌至谷底。及至当今,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急剧转型,文化问题尤为凸显。对内,文化和价值之虚无主义,消费主义与拜金主义,精神之无所依和漂泊感;对外,文艺演出、语言文化、图书出版等皆面临“文化赤字”。曾经,当花木兰故事、中国功夫、大熊猫等成为好莱坞的电影元素并用来成功占领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却几乎为零。

  不过,这是说曾经。当提升文化自信、重塑文化强国成为国家战略时,也就意味着文化理念本身已然变化。理念之变可谓“春雷响”,而后可期万物生长。文化,已经与影响其发展的政治、经济、科技携手,以现代化作业方式,走向产业化的发展道路,在保护历史遗存、人文景观,发展文化创意产业、鼓励文化创新上,取得诸多成果。

  以长沙为例,近年来,以影视、出版、演艺、动漫为代表的媒体艺术产业集群迅速崛起,三千多家互联网企业落户长沙,金鹰电视艺术节、橘洲音乐节、国际雕塑文化艺术节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水准与影响力的活动品牌在长沙举行或永久落户。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文化创意正化入民众的日常生活中,即如:行,橘子洲游览水天一色;食,品尝火宫殿“舌尖上的非遗”;学,网络直播课堂轻松跨越时空。

  于文化发展而言,除了政策、资本、科技等的影响,创新是动力之源。而创新的核心指向,便是如何安顿、丰富人们的生活日常了。文化如何“+”生活?从文化产品的集中展示可以一窥,而 “文化+”也是最近举行之第十三届中国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亮眼标签。交易会上,一批以“文化+”为内涵,展现文化与科技、互联网、金融、商业、旅游、体育、时尚等产业深度融合的成果精彩亮相。

深圳文博会现场,观众在长沙馆戴VR眼镜体验湘江烟花

  当湖南馆内的侗锦“织娘”织绣与云南馆内的楚雄彝族刺绣两相映照,当剪纸、泥书与VR(虚拟现实)、机器人同台展出,吸引企业与观众竞相参与的文博会,是文化创意设计者与民众生活之对话,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与另外一种生活方式的对话,其“相摩相荡、氤氲化醇”。

  文化创造力之昂扬与衰微,终究与一个时代社会整体的精神品味和现实追求有直接关联。以政策、产业、科技之助其御风而行,又怀人文关怀以生活更美好为指向,则文化创意大概就能勃勃生发了,最终实现人文化成。即如长沙地铁与国画相遇所带来的心灵震撼。

  待她盛开,清风自来。

  文/李赛可

  【“品读”专栏2017年第30期(总第84期)】

来源:红网

作者:李赛可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7/05/14/429316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