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要有好的领头人……找准这个能人是很重要的。”省委书记杜家毫在接受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特别系列报道——《精准扶贫一年间:湖南“四跟四走”拔穷根》采访时如是说。作为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方略之地,湖南没有辜负总书记的期望,“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受到了总书记的肯定,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笔者以为,“四跟四走”(资金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之所以能产生良好的扶贫脱贫效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抓住了能人这个关键。“能人”是关键的少数,在这个扶贫模式中起着承上启下、连接打通资金、穷人、产业、市场各方的枢纽作用。一个村庄拥有一个能人、用好了能人,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实现“一子落而满盘活”的效果。这是被扶贫工作实践一再证明了的。
“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事业发展最关键的因素,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中也是如此。能人一般有技术、有经营意识、有群众意识,掌握并善于驾驭市场规律。相较“穷人”,他们更能把资金用好、把政策用活、把产业做大,最能把党脱贫致富的主张变成活生生的财富。报道中提到的宜章县吉丰种养专业合作社社长黄建军,就是这样的能人。他拥有企业的管理经验,在回乡创业自己致富的同时,每年也给300多名贫困户带来红利,可谓是先富带后富,最终必将实现共富。
能人是稀缺资源,其来源,不外乎黄建军这种外出务工,积累一定资金和经验后回乡创业的;在本乡本土靠着智慧、勤劳率先致富的;像创建文妹子乌骨鸡品牌的祁东县大学生村官周文,这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就业的。对于稀缺资源,理应高看一眼、厚爱一层。让“四跟四走”的扶贫模式真正发挥作用,各级政府一定要补上能人这个关键一链,大力培育能人、积极引进能人、主动帮扶能人,加大资金、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力度,为其更好发挥作用搭建良好平台,真正让能人引得进、留得下、发了家、惠了民。
当前,各地在最大化发挥能人带头致富奔小康作用的问题上,探寻出一个实现路径,或者说形成了一个通常的做法,即是让村民致富的带头人和村支两委的主要负责人一身二任。客观讲,这种做法积极作用明显,就是能够更好地集中资源、统筹调度,实现集中精力办大事。但是实践中也出现了“村霸”治村等负面问题,我们不能把孩子和洗脚水一起倒掉,而是要通过加强基层党建,加强思想政治引导等措施,不断改进完善,最大化发挥其正面作用,防范负面问题。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只要充分调动、发挥好能人的积极性,用好并不断完善“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就一定能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决不落下一个贫困地区,决不落下一个贫困群众”的宏伟目标。
文/史海威
来源:红网
作者:史海威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