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四跟四走”是精准扶贫的经典之作

来源:红网 作者:俊杰 编辑:易木 2016-12-19 14:37:2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派出多路记者赶赴九个省、市、自治区深入调查采访了扶贫工作中涌现出的新做法、新经验。在第一期主题为《精准扶贫一年间:湖南“四跟四走”拔穷根》报道中,记者就湖南“四跟四走”的产业扶贫模式,采访了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同志。从杜家毫书记务实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一条“精准扶贫”的新路子。

  对于一个地处内陆的中部省份来说,交通不便,产业缺乏,基础薄弱等拦路虎,让湖南的扶贫之路充满艰辛。就是在这样一个困难重重的地方,湖南各级党委政府迎难而上,带领干部群众找到了一条适合本地发展实际的脱贫之路,其借鉴意义自然非同一般。所谓“四跟四走”,就是“资金要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项目走,项目必须跟着市场走”,简单的四个字,就让贫困户、资金、项目和市场等扶贫要素实现精准对接,彻底打通了扶贫机制的肠梗阻。

  “四跟四走”模式的成功,首先在于扶贫理念的务实。扶贫工作贵在看真贫、扶真贫、真扶贫,少搞一些“盆景”,多搞一些惠及广大贫困人口的实事。扶贫不能只留于表面,也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实实在在的发展大事、民生要事。这是从理念源头回答了“扶贫为什么”这一深刻命题。正因此,在湖南的扶贫实践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停留在送米送钱这样的治标不治本的标准上,而是立足长远,找准合适产业,激发发展潜力,扎下致富的根。这种理念的务实,让“四跟四走”接了地气,走到了群众的心里。

  “四跟四走”模式的成功,关键在于激发了扶贫的内生力量。脱贫攻坚,不仅要有物质投入,更需要激活内在动力。只有当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产生摆脱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强烈冲动和内在自觉时,扶贫工作才能迸发出强大的驱动力量。正如杜家毫书记所说,它的创新最重要是调动了贫困农户的积极性,他以前就猫在家里等着国家来扶贫,现在他要关心我的入股资金效益怎么样,他还要关心市场关心收益。农民的积极性被充分发掘出来,从过去被动的“等靠要”状态到现在更加主动的“我要脱贫”,农民成了扶贫的最大主角,扶贫工作也就有了最根本的动力。

  “四跟四走”模式的成功,根本在于强大的组织保障。群众富不富,关键看支部。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强调:“要把扶贫开发同基层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在湖南的扶贫实践中,村党支部发挥了村委会的主心骨作用,成为了扶贫攻坚的强大堡垒;同时,广大优秀党员冲锋在前,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人。这些,让“四跟四走”真正成了“群众跟着党走”的生动反映。

  “四跟四走”模式的成功,是湖南各级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等集体努力的结果,更是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思想在湖南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的成功实践。期待出现更多像“四跟四走”这样的精准扶贫样本,让全面小康的美好图景早日到来。

  文/俊杰

来源:红网

作者:俊杰

编辑:易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12/19/416745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