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央视财经《经济半小时》栏目推出《精准扶贫一年间:湖南“四跟四走”拔穷根》报道中,记者采访了中共湖南省委书记杜家毫,重点探讨了“四跟四走”产业扶贫模式成功的关键及相关议题。杜家毫在谈及“四跟四走”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时,特意点出了扶贫“能人”发挥的重要作用。
脱贫攻坚本就是一场人民战争,不能指望个别人凭借一己之力就能把贫困群众带上脱贫致富的通途,甚至不能指望政府单方面的单打独斗。在脱贫攻坚战中发挥“能人”的作用,就在于以多层次、宽领域、广覆盖的“能人”正向引导,让遍布社会中各个角落的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扶贫“能人”的正向引导,进而增加了贫困群众通过自身劳动,实现脱贫致富的信心和底气,也促进了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了各类要素的无谓消耗,贯彻了“精准扶贫”的本质要求。
截至2015年底,湖南省共有武陵山、罗霄山2大连片特困地区,51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8000个贫困村,445万贫困人口,贫困人口总量排名全国第5。8000个贫困村,看起来基数很大,但过往的实践证明,只要一个村有少数几个愿意为大家服务和奉献的扶贫“能人”,这个村的脱贫工作就好开展。如果湖南省各个村都配置有一定数量的扶贫“能人”,则连点成线、连线成面,湖南整个区域的脱贫攻坚面貌必将呈现星火燎原而焕然一新的好状态。
在这方面,湖南的优势在于,已经通过“四跟四走”的善政顶层设计,最大程度地消除了贫困户自主创业、乃至参与产业项目的金融政策和现实壁垒,为更多的人跟着“能人”,参与产业发展,提供了可能。同时,通过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锤炼,原本属于市场运作门外汉的贫困户,也有可能脱颖而出,在前辈“能人”的带动下,自身成长为“能人”,进而发挥多重辐射作用。
湖南“四跟四走”模式的“能人”效应,其显著特点在于通过“能人”的精准定点投放和言传身教,破解了“能人”的有限性和扶贫攻坚复杂性的矛盾,实现了精准扶贫“能人”队伍的稳定,精准扶贫经验的有序传承,以及“能人”作用的可持续。
当然,除了内部发展培养“能人”,“四跟四走”要持续推行,还要在多渠道选用“能人”上做文章。比如,湖南乡间乡土特色浓郁,乡村致富能手更是在乡亲们心中有一定威望,要及时将他们吸引到“能人”队伍中来,发挥榜样作用。除此之外,还需在优化创业工作环境、搭建舞台平台、建立健全支持保障机制等方面着眼,解决扶贫“能人”的后顾之忧。
目前,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日益趋近,要确保在此之前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任务尤其繁重。而在这场脱贫攻坚战中,能否有效发挥每个贫困村、每个贫困小群体中“能人”的作用,则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扶贫工作的质量和效益,对此,显然,湖南做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文/巴敏汉
来源:红网
作者:巴敏汉
编辑:林旻煜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