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郭琴:二胡在湘剧演奏中有哪些情感表现

来源:红网 作者:郭琴 编辑:许敏 2016-09-28 19:34:41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

  湘剧表演中,人们经常能听到二胡的声音,二胡在湘剧音乐中有哪些情感表现?能起到什么作用?本文将从二胡的音色特征、伴奏角色、湘剧音乐和唱腔特点等来解答读者的疑问。作者系湖南省湘剧院二胡演奏员郭琴,本文节选自《二胡在湘剧音乐中的情感表现》,来源《音乐教育与创作》杂志。

  ……………………………………………………………………………………………………

  湘剧是湖南省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源于明代的弋阳腔,后又吸收昆腔、皮黄等声腔,形成了一个包括高腔、弹腔、低牌子、昆腔等多种声腔的剧种,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

  二胡始于唐朝,流传至今约有一千二百余年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乐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乐器之一。其音色独特,柔润典雅,优美动听,近似于人声的淳朴浑厚的音质,如泣如诉,感人肺腑,富有歌唱性和表现力。众所周知,二胡在湘剧乐队中最基本的功能是伴奏,然而,若要恰到好处地发挥这一功能绝非易事!这与单纯的独奏截然不同,除了扎实的基本功,还要十分熟练地掌握湘剧音乐与唱腔的基本特点,诸如湘剧的各种板式,曲牌,调式转换以及演员流派的演唱风格等等,否则,所伴奏的音乐和唱腔必定生硬呆板,毫无个性,更无韵味可言。

  二胡在湘剧音乐伴奏中担任着承前启后的主要作用,能准确地把握戏曲中的情感强弱,以及人物的开朗、喜悦、悲伤、激昂等情绪,特别在剧情发展到高潮时,二胡通常能够将观众的情绪牢牢把握住,奏到深沉哀怨处犹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如著名的传统高腔大戏《李三娘》中《产子》一折戏中,以一段二胡独奏的音乐来表现李三娘磨房产子,借剪断脐后的悲与苦,表达的是悲戚之情,而悲伤之中却又透着初为人母的深情。从右手的弓子来说,持弓应松驰,全弓与琴弦的接触必然要有一个强弱变化的过程,力求张弛有度,深沉之中不乏细腻。左手按弦其变化更为丰富,运用压揉、滑音等技巧,把李三娘呐喊哭诉的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一副凄惨的画面呈现在眼前,仿佛可以听到苦难的母子痛不欲生的哭泣声,催人泪下,进而产生极其强烈的剧场效果。

  荣获文华大奖的大型历史剧《马陵道》一剧中,车前子在宴会上表演了一首齐国民歌《鸡鸣曲》,这段音乐以板胡和二胡为主要演奏 乐器,加入很多滑音,滑音好比是音乐的项链,不改变乐句本身的面貌,只是给旋律带来委婉和华丽的色彩,使乐曲的演奏更加动人,同时也能体现地方风味,这恰恰是二胡最擅长的。这种大幅度悬腕滑揉手法要求滑动速度快,幅度大,有强音,且持续不松紧,以表现齐国人豪放的性格。而在《九经升官记》第一二场戏的幕间,两丑角上场的过场音乐中,则运用的是小幅度的滑音,滑音力度点到为止,节奏轻快活泼,表现出诙谐幽默、轻松愉悦的喜剧氛围,每每演到这一段,台下总是能传来观众们的朗朗笑声,这正是二胡丰富的表现手法,让观众随着形象生动的音乐逐步进入到了剧情之中。

  二胡在湘剧音乐的情感表现,在整个乐队中有着画龙点睛的功效。它在剧中人物情感宣泄方面,有着独特的魅力,其多种手法的揉弦功不可没。二胡的揉弦大致可以分为压揉、滚揉、抠揉及腕揉,这是根据各自音乐的不同意境灵活运用的。揉弦的技巧直接影响到演奏的音效及情感表现。还有很多音乐处理上要求演奏者在演奏一个音符时采取前揉后不揉或后揉前不揉的手法,以便使旋律更贴近人物形象和剧情需要。如《女告状》中,掌上珠控诉赛珠恶行时的一段二胡独奏旋律里,结尾的长音就运用了压揉的技巧来表现人物的意志坚定,给予人物很大的情感力量。而在《谭嗣同》一剧表现夜晚男主人思念远方亲人的过场音乐中,音乐以弹拨乐为主旋律进行,二胡配以长音作为音乐画面的背景铺垫,二胡的长音这时在此即采取不揉弦的方式,创造出剧情需要的意境,宁静而意味深长。

  随着湘剧音乐的不断发展,那抒情优美的音乐唱腔及旋律,越来越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观众对湘剧艺术的欣赏要求亦越来越高。作为一名二胡演奏员,在充分发挥二胡演奏的功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其情感表现力。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舞台气氛的渲染等方面,应有更为独特的烘托作用。多年的舞台艺术实践证明,作为湘剧乐队的二胡演奏员,除了有高超的演奏能力之外,更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深厚的音乐知识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充分了解音乐唱腔的创作意图,才能将二胡最感人的情感震撼准确地传递给人们。这是一种境界!

来源:红网

作者:郭琴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9/28/409607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