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社科院科研处副处长、国家治理与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周湘智。)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提出要“做大学问、做真学问”,对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有很高的期待。
做大学问就是要“持大端”。大眼界出大智慧,做大学问就要胸怀“士以弘道”的追求,站在全世界、全人类的高度来看问题、做研究,传承文明、揭示规律。做大学问,恐怕要摆脱一点俗务,摆脱一点小视野小格局,立身大局中、深入主战场、置身最前沿。要树立“宏大叙事”是大学问、“小题大做”也是大学问的科学认识,努力揭示大逻辑、大趋势。
做大学问就是要“当大用”。真正的大学问,应该是能够解决大问题、释放大能量、促进大发展的学问,是学术性与实用性完美结合的学问,更是牵引需求、塑造战略的学问。大而无用的“屠龙之术”不是大学问,大而虚幻的“学术泡沫”更不是大学问。
做大学问就是要“成大家”。爬山要爬最高的山,做学问就要力求出大作、成大家。要有“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雄心豪情,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打深井,放长线”,成为不可替代的“独一份”。“今天打井,明天挖洞”成不了大家,“浅尝辄止,见好就收”成不了大家,“天女散花,遍地开花”更成不了大家。
做真学问就是要“求真理”。发现了多少真理、探寻了多少规律、取得了多少突破,是判别学问高低的度量衡;放胆争鸣、穷通真理,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天职与操守。为一己之私利炮制理论学说不是真学问,违背基本常识强说理的反智学术同样不是真学问。
做真学问就是要“说真话”。学问是真实世界规律的客观表达,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客观真相的发现者与代言人。必须始终讲实话、道真情、进直言,力戒“偏散泛”“假大空”,尽量少一些话不由衷的附和之言、华丽空洞的逢迎赞美、无关痛痒的高谈阔论,用真话的力量彰显人格的力量。
做真学问就是要“花真功”。“孔子读易,韦编三绝”,做真学问就必须苦心孤诣、心静气定、心无旁骛。要把做学问当作信仰、责任、爱好,有一种“把做大学问当过小日子”的悠然自得。万不可为“装门面”做学问、为“找跳板”做学问、为“稻粱谋”做学问,更不可请“枪手”、找“下手”、当“甩手”。“踩别人的高跷,叠自己的罗汉”,是沽名钓誉、欺世盗名。
做好了大学问真学问,就能改变“有数量缺质量,有专家缺大师”的现状,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就能迎来一个生机勃勃的局面。
(文章来源于《湖南日报》。)
来源:红网
作者:周湘智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