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1年5月12-13日,常德市湖湘文化交流协会踏青新农村文化交流活动在常德石门县举行,活动内容包括秀坪观桔、夹山品茶、璞谷赏石、皂角游湖、旅游论坛等。作为湖南省湖湘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的周克臣全程参与交流活动,所到之处有感而发,于是写下游记。
石门地处湘鄂边陲,北连长江三峡,西邻张家界,南接桃花源,东望洞庭湖,有湘西北门户之称,名胜古迹多,自然风光独特,土家族占全县总人口的51%,传统习俗浓郁,人文底蕴深厚。位于县城东南12公里的夹山寺,自唐至明七百多年间为澧水流域佛教文化中心。宋圆悟禅师主持著作的《碧岩录》,是佛家宝典,称为“宗门第一书”。寺旁有“奉天玉和尚”墓,据考是明末清初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禅隐圆寂之墓,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夹山寺国家森林公园被定为AAA级风景区;县境西北部的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湖南屋脊”之称,主峰高达2098.9米,为湖南第一高峰;县境南部的蒙泉湖,蜿蜒数十里,自成山中泽国;其他如渫水中下游的石家坪商代遗址。皂市镇燕耳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化石,为研究现代人的起源、研究湖南本土古人类的发展和旧石器时代的历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与会代表首先来到县秀坪园艺场。这里原是一片荒山,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石门县为建设风景秀丽的蒙泉湖旅游区,移民在此建设以柑桔种植为主的园艺场。石门县地处山区,环境独特,具有优质果品生产先天资源。史载,600多年前的明洪武年间,石门就是江南著名的柑桔产区。现在,石门柑桔依然品佳质优,连续数十年对外出口,畅销欧美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1989年便被评为“国家优质水果”,石门县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中国柑桔之乡”“中国早熟蜜桔第一县”和“全国园艺产品(柑桔)出口示范区”等荣誉称号,从2001年起,石门县连续10年举办了“中国石门柑桔节”,每年的柑桔节都是围绕柑桔做文章,唱桔歌、跳桔舞、登桔山、敲桔鼓……尽情展现石门独有的柑桔文化,收到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2005年柑桔节期间,中国美协湖南创作中心组织40余位书画家赴石门采风,用艺术的独特审美视野,为人们描绘出五色的桔乡;富裕的秀坪人组建的管乐队、腰鼓队、秧歌队也参与其中,享受新生活带来的美好时光。
走进秀坪园艺场,如同走进了柑桔的海洋,桔花与新果随风送来阵阵醉香,一望无际的葱翠起伏于山岗波谷,其间新屋点点,鸡犬相闻;桔林深处,男女山歌,此伏彼起,宛如世外桃源。
石门山歌是湖湘文化宝贵遗产,声音高亢,属高腔山歌。成群的山民一边干活一边对歌,随口对答,出口成章,全靠人的灵变。俗称“喊山歌”。对歌进入高潮时,由一人提问,一人答唱,互相问答,发展到众人发问,众人回答,称为“盘歌”,两排人儿笑语欢歌,气势恢宏。“盘歌”或称“解歌”,口若悬河,对答如流,如吐葡萄皮,接二连三。高腔山歌的唱法视环境而定,除了“你来唱,我来接”这种对唱外,一个人在山岗单独劳作,也忍不住喊起山歌,驱赶孤独与寂寞,以唱古人、唱爱情为主,低沉郁抑。
车行不久,进入碧岩泉风景区,只见道路两旁挂满了红色许愿带,随风飘舞。正在诧异间,山姑们走上前来,将许愿带给代表们每人系上,顿时感觉年轻与精神起来。在碧岩泉前落坐后,主人献上禅茶,此茶由夹山的牛牴茶泡成,色、香、味、形俱佳,是上好的绿茶,放在玻璃杯子里,冲上滚开的碧岩泉水,两片嫩叶尖对尖,上下翻腾,像牛角牴牛角一样,好看极了,清香极了。
(石门维新镇,资料图。)
碧岩泉位于夹山寺西南1公里处,因两眼泉水从五座石峰下汩汩流出而得名。碧岩泉风景区以碧岩泉为中心,由碧岩溪、碧岩桥、碧岩池、碧岩湖、碧岩亭、碧岩洞、碧岩茶园、碧岩广场、碧岩摩崖石刻等景点组成,游人在这里品茶悟禅,可以体会清寂明净、纯洁秀美、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茶禅一味”境界。
品茶之中,以山歌为主体的节目梯次上演,开场舞、远古祭祖表演、茶道表演、土家兄妹山歌对唱、土家山歌“嗬活耶嗬”、民间艺人“九子鞭”……让人目不睱接,享受了地道的石门文化盛宴。
有人说,夹山寺因禅茶而走红南北,有人说禅茶因夹山寺而飘香世界。可见,禅与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结下了不解之缘。创立茶道的茶圣陆羽在其著作《茶经》中,有不少对佛教的颂扬和对僧人嗜茶的记载。茶为僧人提供了不可替代的饮料,僧人和寺院促进了茶叶生产和制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夹山祖师善会悟出的“禅茶一味”、宋代高僧圆悟在夹山所著之《碧岩录》,都佐证了此论。
据传,唐时善会和尚从师华亭船子。一日,师父对善会说:“你跟我多年,如今道行圆满,传道去吧!”善会问:“不知何处是归宿?”师父念念有词:“猿抱子归青樟岭,鸟衔花落碧岩泉。”善会似有所悟,拜别师父,径直往南而去。公元870年(唐懿宗咸通十一年庚寅)仲春,善会云游到夹山,见此地林丰水秀,白猿抱子戏于青樟之间,飞鸟衔花堕于碧泉之中。善会大喜:此处正是师父指示的禅乡佛地!于是,开山建寺,创立了夹山灵泉禅院。善会和尚居此十有余年,饮茶坐禅,悟出了唐、五代禅宗中最富有代表性和典范意义的茶禅机缘与茶禅境界。甚于此,历代禅林又称夹山为“碧岩”。宋代,圆悟克勤禅师主持夹山“碧岩禅院”,潜心研习茶与禅的关系,以禅宗的观念和思辨来品味茶的奥秘,悟出了“茶禅一味”的真谛,其真迹“茶禅一味”四字,被再传弟子带去日本,成为日本“茶道之魂”;圆悟禅师的《碧岩录》,被后世誉为“禅门第一书”。东传日本后,开启了日本茶道先驱者的心智,其精义融于日本茶道核心,推动了日本茶道问世的进程,
所谓禅茶,系采用融于佛法的生产工艺、通过富有禅机的茶艺表演,启迪佛性、昭示佛理的佛门用茶。禅茶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底蕴,其精神是“正、清、和、雅”,功能是“感恩、包容、分享、结缘”,基础是“苦、静、凡、放”,目的是明心见性,将“正”溶入感恩,将“清”溶入包容,将“和”溶入分享,将“雅”溶入结缘。潜移默化、感悟人生,化解矛盾、优化自身,和谐社会,凝聚人心。文怀沙有言30字:孔子尚正气,老子尚清气,释迦尚和气,东方大道其在贯通并弘扬斯三气也。
(石门壶瓶山。资料图)
从碧泉岩出来,意犹未尽,口鼻清香不去,耳鼓雅音不散,方知心旷神怡、宠辱皆忘,原来是如此境界。便想了几句话来描绘美丽石门:
壶瓶三湘极,夹山千古谜。
禅茶江海醉,香桔俗雅题。
绿田横乳燕,斜阳映晚炊。
武陵多福地,闯王不思姬。
夕阳西下之时,好客的主人将我们迎进了璞谷文化生态园。这里是一处集赏石品茶、垂钓健身、艺术研究、旅游观光、餐饮住宿于一体的原生态文化休闲农庄,由热衷文化艺术的石门“土著人士”王中浩创建,其中的湘西北最大的奇石乐园“璞谷大石堂”,最是引人注目。
石门之石,虽无雨花石之细腻,柳州石之美质,太湖石之玲珑,灵壁石之敦厚,黄河石之粗犷,却兼有诸石之所长。石门县因其独特的地质地理结构,造就了丰富的奇石资源和高品位的奇石品种。有溪河冲击而成的圆浑光滑的鹅卵石,雨水洗刷而成的嶙峋剔透的钟乳石;有与矿物俱生,棱角分明的晶体石;更有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还有巧夺天工的画面石,精美绝伦的古生化石,形态逼真的类雕塑艺术石。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堪称中华奇石奇葩。王中浩先生醉石廿年有余,敲山问石,掘地求宝,将石门珍石集于一堂,任人观赏,功德无量矣!马昌忠先生感慨系之,赋诗赠曰:
千姿百态满目新,志趣高雅方识君。
廿载心血聚一室,奇石馆主非凡人!
艺术家们更是龙蛇走笔,挥毫泼墨,书字作画,直抒胸臆。
次日,代表们畅游皂角湖后,驱车位于石门县城中部的维新镇,举办旅游文化论坛。
维新镇古称仙阳。相传很久以前,有商贩移居仙阳河北岸沙洲,摆摊兴场,生意日益兴隆,便相继修建店铺,遂成集镇。《诗经·大雅·文王》篇中有句:“文王在上,於昭于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便以此义取名“维新场”,意在革故鼎新,以前虽小,从此必大矣!果然商贾云集,一时成为旺市。油庄、油行、纱行、米行、布匹百货、客栈酒店,比比皆是,享有“金仙阳、银渡水”美誉。上世纪末,筑仙阳水库,维新镇整体搬迁。如今这里是清一色“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建筑。
面对这碧水青山中显现的与湘西北迥然不同的独特文化景象,论坛中,言者各抒己见。一致认为,旅游必须以文化为先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千古留名;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使桃花源闻名遐迩,;王勃的《滕王阁序》,使滕王阁蜚声中外。滕子京当年请范仲淹给岳阳楼写记,在写给他的信中说,“山水非有楼观登临者不为显,楼观非有文字称记者不为久”。古贤如此,何况今人?于是便得出结论:加强湖湘文化的建设与交流,功莫大焉!
归途中,车行至皂市,上来一位老者,清瘦而不失精神,有“貌偕松其瘦,心与竹俱空”之风范。识者介绍说,老爹叫贾国辉,70多岁了,从石门县文化馆退休,堪称民俗专家,可会唱山歌了!满车喝彩鼓掌。老贾清了清噪子,唱起了《采茶歌》,抑扬顿挫,底气十足。大家也就忘却了疲劳,不时远眺。窗外明媚的阳光下,望不到边的桔园、茶场时远时近,处处枝叶葳蕤,春意盎然。
石门,果然不愧为柑桔的海洋、禅茶的故乡、山歌的学堂!于是,借阅与续貂多家同道之识,草成此文。
(周克臣系湖南省文史研究馆员、湖南省体育局原副巡视员。)
来源:红网
作者:周克臣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