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省统计局告诉你什么是中高端工业

来源:红网 编辑:许敏 2016-01-19 09:46:34
时刻新闻
—分享—

  当前,我国进入了经济发展新常态时期,面对经济发展条件和环境的历史性变化,以及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严峻挑战,党和国家领导指出,要准确把握近期目标和长期发展的平衡点,实现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必须推动经济提质增效、迈向中高端水平,并强调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是必须紧紧咬住的目标。工业经济占据我国经济的主导地位,推动发展迈向中高端,首要是推动工业发展迈向中高端。那么什么是中高端工业?湖南工业迈向中高端的发展现状及基本条件有哪些?省统计局官网湖南统计信息网发布的决策咨询91期做出了一些解释。
  
  经过改革开放几十年以来的快速发展,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显著增强,人均GDP升至7000美元的新台阶。但与此同时,也遭遇了工业产能过剩矛盾凸显、重化工业发展已近顶峰和基本结束现状下,工业增长速度减缓影响整个国民经济换档减速的新挑战。对此,党和国家从世界经济发展历史规律出发,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所处工业化阶段及未来发展等多个角度和层面,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历史方位、条件、前景和发展要求进行了广泛而深刻的论述。这也正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历史阶段性特征的清醒认识和科学分析,正是相关经济理论在我国发展实践的中运用。从工业化等经济理论以及党和国家领导的有关论述出发认识,“中高端”水平不仅应是公认的工业化后期发展水平,即知识技术密集型为特征的尖端工业的兴起,也应充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要求,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迈向“中高端”水平就是要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为抓手,缩短发展周期,使我国从工业化中期阶段加快迈进工业化后期,从而破解资源、环境、市场等各类要素的制约和瓶颈,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初步达到发达国家经济水平。
  
  当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一系列新成果,综合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新台阶,为湖南工业迈向中高端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一)综合实力上台阶。继2008年湖南地区生产总值(GDP)挺进“万亿元”俱乐部后,到2014年全省GDP已接近三万亿元,达27037.3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2005年的1.9倍。经济总量提升的同时,人均经济水平也在大踏步地前进。按照钱纳里经济发展阶段理论,2005年,湖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289美元,仅处于准工业化阶段;进入2007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955美元,处在工业化初期阶段;201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652美元,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2014年,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40271元,为2005年的1.7倍,折合成美元为6556美元,达到中等收入略微偏上水平,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向后期迈进的关键时期。
  
  (二)消费水平获提升。随着湖南居民收入的显著提高和中等收入群体不断扩大,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升,消费结构由吃、穿生存型向以住、行、教育、旅游等发展型和享受型过渡,以网络购物为主体的信息消费空间巨大。2014年,湖南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中,食品消费支出占总支出的30.5%,比2005年降低5.3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占比7.9%,降低2.7个百分点;居住支出占比为19.5%,提高9.2个百分点;交通通讯支出占比为13.4%,提高2.8个百分点。消费水平的提升不仅表现在消费结构的升级上,还体现在消费档次和质量的提升上。近年来,随着汽车、家电等耐用消费品的家庭拥有率快速提升,升级换代成为消费主流,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和多功能乘用车等高端车型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快速消费品和旅游休闲等服务消费也出现了向高端化延伸的趋势。拿旅游为例,出境游已成为游客追捧的旅游方式。目前,长沙航空口岸共开通涉及亚洲、美洲、欧洲20个国家(地区)、48条航线,参与长沙航空口岸国际航空客运的公司有30余家,出境前往泰国(54%)、中国台湾(10%)、韩国(9%)、日本(5%)和德国(3%)的游客较多。
  
  (三)产业基础打牢靠。湖南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重化工业的大规模发展以及高新技术产业的不断壮大,为工业迈向中高端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一是工业体系日趋完整。2014年,湖南工业增加值为10749.88亿元,为2005年的2.8倍,形成了涵盖39个大类、190个中类和519个小类的产业体系。同时,依托国家级开发区、综合保税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工业集中区,形成了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及新材料、石油化工、汽车及零部件、铅锌硬质合金及深加工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机械、石化、食品、有色金属、轻工、冶金、建材、电子信息等八大产业相继跨入千亿产业行列。二是重化工进程基本完成。从2005年以来全省规模工业轻重工业构成看,重工业比重在2011年达到历史高点,之后出现下降,但仍占据主导地位。2011年,湖南规模以上重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72.4%,到2014年重工业比重降到67.1%,比2011年降低5.3个百分点。2014年,规模工业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主营业务收入居前10位的行业除农副产品加工业外,其余均为重工业行业,这9大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部规模工业的53.7%。三是高端化进程稳步推进。近年来,全省工业制造继续向产业高端延伸,高端制造、精密制造、智能制造的发展来势较好。2014年,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3.5%和27.8%,比规模工业平均水平分别高3.9个和18.2个百分点,增加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36.6%和10.3%。其中,电子信息、轨道交通、医药、电气、汽车等新兴优势行业增加值合计占全省规模工业的17.7%,对全省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合计达39.9%。
  
  (四)人才队伍得壮大。湖南具有传统的教育资源优势,惟楚有才于斯为盛更是湖南人的名片,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事业的进一步推进,为我省工业迈向中高端聚集了较强的人才队伍。一是产业队伍不断壮大。2014年,全省全部工业行业从业人员655.73万人,比2005年增加99.25万人,占全部从业人员的16.2%,比2005年提高约1.6个百分点。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年平均吸纳从业人员330.01万人,比2005年增加160.73万人,人数增长近一倍。二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迅速。2014年,每万人口在校大学生数为214.5人,比2005年增加104.2人;在校本专科生113.5万人,增长52.9%;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达6.49万人,增加1.96万人。三是科学技术人才不断积累。2014年,全省R&D人员16.25万人,其中工业企业内的R&D人员为11.0万人,占全部R&D人员的67.7%。特别是大中型工业企业科研人员实力大为增强,2014年有科技活动的企业比2005年增长1.5倍,达到750家,科技人员8.32万人,比2005年增长66.3%。
  
  (五)技术创新出成果。近年来,湖南已在超级计算、轨道交通技术、航空新材料和尖端工程机械等一批关键技术领域取得重大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加工度工业发展取得新实效,为工业迈向中高端积累了一定的技术基础。一是技术研究出成果。2005-2014年,全省科技成果登记项目共计9284项,平均每年928项,其中,国家计划项目1429项、省部级项目3753项,平均每年实现143项和375项,国际首创或领先项目和国内首创或领先项目分别为612项和3811项,年均完成61项和381项。二是技术成果转化较好。全省完成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16253.59亿元,是2005年的9.7倍,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19.0%,比2005年提高11.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离不开企业对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参与。2014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R&D活动的有2203家,占全部规模以上企业的16.1%,比2005年提高12.4个百分点;专利申请达17919件,有效发明专利为14415件,分别是2005年的20.8倍和13.2倍;新产品开发项目数9758项,完成新产品销售收入6310.37亿元,分别是2005年的5.7倍和12.8倍。
  
  (六)管理经验获提升。湖南工业迈向中高端,不仅需要科学的支撑,也需要管理水平和经验的提升。随着湖南工业经济的发展,企业硬实力已明显增强,作为软实力的管理经验和水平也为工业迈向中高端做好了准备,具有先进管理经验的企业数量与日俱增。一是全球500强企业输入先进管理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已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来湘投资企业从无到有,规模从小到大,给湖南带来全球领先的企业管理经验,培养了大批优秀的企业管理人才。目前,落户湖南的世界500强企业已有136家,居中部六省第一位。二是上市企业典型示范。上市公司是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先行者,对于推动企业提升管理水平具有示范作用。截至2015年4月23日,湖南上市公司共计80家,居中部六省第三位(湖北83家,安徽82家,河南68家,江西34家,山西34家)。虽然比排名第一的湖北少3家,但差距在逐渐缩小,差距较大时达10余家之多。
  
  (本文摘编于湖南省统计局官网)


来源:红网

编辑:许敏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6/01/19/3891143.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