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状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2014年按《差异方案》测算湖南小康指数为89.49%,比上年提高3.63个百分点。
(一)经济发展稳步提升
2014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实现程度为84.69%,较上年的81.11%提高3.93个百分点。经济总量、人均均量和运行质量“三量齐升”。全省地区生产总值27037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271元,比上年增长9%;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居民消费支出占GDP比重、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分别为42.2%、35.72%、1.36%,分别比上年提高1.36、0.75、0.03个百分点。生产效率稳步提高,全省工业劳动生产率16.26万元/人,比上年增加0.83万元/人;农业劳动生产率1.91万员/人,比上年增加0.04万元/人。
(二)民主法制不断完善
2015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民主法制方面实现程度为85.8%,较上年的83.22%提高2.58个百分点。社会治安秩序良好,全省交通事故死亡人数1794人,比上年下降4.7%;全省工矿商贸企业事故死亡人数298人,比上年下降39.2%。基层民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省基层民主参选率95.5%,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实现程度达到100%。律师队伍建设加强,每万人拥有律师数1.52万/人,比上年增加0.24万/人。
(三)文化建设显著增强
2014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文化建设方面实现程度为87.57%,较上年的82.98%提高4.59个百分点。文化投入持续增长,全省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19.16元,比上年增长15.2%;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4.37%,比上年提高0.96个百分点。文化娱乐条件改善,全省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43.82%,比上年提高2.09个百分点;每万人口拥有“三馆一站”公共文化设施105.71个,比上年增加1.36个。
(四)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2014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方面实现程度为95.09%,较上年的92%提高3.09个百分点。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省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2元,比上年增长10.1%,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和11.4%。城乡居民收入比下降0.06个百分点差距进一步缩小。生活质量全面提升,全省平均受教育年限比上年提高0.39年,平均预期寿命比上年提高0.67年,城乡居民家庭人均住房面积达标率比上年提高2.08个百分点,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比上年提高5.37个百分点,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社会保障继续健全,全省基本社会保险覆盖率为95.2%,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其中,养老保险覆盖率90.4%,比上年提高3.6个百分点,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100%。
(五)资源环境逐步改善
2014年,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源环境方面实现程度为90.64%,较上年的86.37%提高4.27个百分点。环境质量明显提高,全省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率比上年提高5.3个百分点,国土绿化达标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节能降耗取得进展,全省单位GDP能耗、单位GDP水耗、单位GDP建设用地占用分别下降6.2%、8.7%、8.7%。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逐步下降,全省单位GDP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单位GDP二氧化硫排放量、单位GDP氨氮排放量和单位GDP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比上年下降1.6%、2.7%、2.1%和6%。
二、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薄弱环节
通过分析研究,当前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薄弱环节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偏低
近年来,湖南第三产业呈现了总量快速提升、后劲稳步增强、结构渐趋优化的发展态势。但是由于湖南第三产业发展总体滞后、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因此,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仍然偏低,特别是当前全省正处在工业化中后期,要素配置向二产集中,三产增长则相对较慢,导致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难度很大。根据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演进趋势,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按每年上升0.5个百分点计算,到2020年第三产业比重为45.2%,与47%的目标值差距较大,实现程度约为96.2%。如果从2015年起,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计算,要达到47%的目标值,还需要5年时间,也就是要到2019年才能实现。
(二)科技创新不够
近年来,全省工业企业研究与发展经费的总规模虽有所增长,但科技创新投入强度不高,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较低。2014年,全省R&D经费支出总额为367.93亿元,占全省GDP比重为1.36%,与2.3%的目标值差距较大。创新能力不强的另一个突出表现是发明专利拥有量不足。2014年,全省发明专利拥有量16958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52件,与3.2件的目标值也有较大差距。
(三)文化产业规模不大
一是文化产业投入偏少,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同步,社会资金吸纳渠道不畅,文化产业的盘活缺少有力有效的激励措施。2014年,全省人均公共文化财政支出119.16元,仅达到目标值(200元)的60%。城乡居民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比重为4.37%,与6%的目标值还有一定差距。二是全省大部分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不高,缺乏创意文化产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三是文化产业人才紧缺,文化创作和文化管理等人才缺乏,导致文艺剧团等富有时代特色和湖南地方风采的新作品不多,发展速度较慢。
(四)节能减排压力大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不断推进,湖南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的压力日益加大。2014年,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指数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73.54%。从具体指标来看,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22.9万吨,二氧化硫排放量62.4万吨,氨氮排放量15.4万吨,氮氧化物排放量55.3万吨,与目标值的差距都比较大。
三、加速湖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对策建议
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湖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难点重点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一)重点以跨越式发展为要务,提升综合经济实力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需大力转方式、调结构,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商贸物流、文化旅游、金融信贷等现代服务业,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坚持发展实体经济、产业项目,不断提高园区经济比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基础。二是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协调与指导,着力发展食品加工、机械制造、光伏电子、生物医药等湖南具有一定优势和竞争能力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湖南企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三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镇自身建设,搭建适应城镇化拓展需要的城市道路网络,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提高城镇内在承载能力。
(二)重点以城乡一体化为前提,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着力拓宽收入渠道,完善分配体制,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倍增,促进共同富裕。着力推动农民创业就业,加快培育扶持新农村建设力度,提高农民收入。加快完善城镇服务业体系,增加城镇居民就业机会,提高整体收入水平。二是优先发展交通运输。将公共交通发展资金纳入公共财政体系,重点增加大容量公共交通、综合交通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和更新的投入。加快高速公路、高铁、民用航线等对外快捷通道建设,缩短时间距离。三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对包括农田水利、农村通水、通路、通电等农业基础设施的投资。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政策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三)重点以文化体制改革为突破,加快文化产业发展
一是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打造文化支柱产业,大力发展红色旅游、文化创意、娱乐休闲产业。丰富文化市场主体,提高市场化、项目化、规范化运营水平,着力繁荣城乡文化市场。二是增加公共文化投入。打造一批群众看得起、看得懂、喜欢看的民俗文化创意项目,将文化馆、主题公园和文化走廊等项目延伸至乡镇,丰富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加快公共文化体育设施建设,打造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三是改善文娱消费观念。引导居民开展积极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形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扩大文教娱乐服务消费领域,提高文化娱乐方面的消费,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水平。
(四)重点以两型社会建设为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一是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结合产业发展实际和环境质量状况,进一步提高环保、能耗、安全、质量等标准,分区域明确落后产能淘汰任务,倒逼产业转型升级。二是压缩过剩产能。加大环保、能耗、安全执法处罚力度,建立以节能环保标准促进“两高”行业过剩产能退出的机制,制定财政、土地、金融等扶持政策,支持产能过剩“两高”行业企业退出、转型发展。三是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倡导文明、节约、绿色的消费方式和生活习惯,引导公众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全社会树立起“同呼吸、共奋斗”的行为准则,共同改善空气质量。
(本文为湖南省统计局决策咨询89期,由刘伟巍执笔,原载湖南省统计局官网-湖南统计信息网,原标题为《湖南全面建成小康建设的薄弱环节及对策研究》)
来源:红网
作者:刘伟巍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