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向延华等:湖南参与长江经济带建设有哪些优势与劣势?

来源:红网 作者:向延华等 编辑:司马清 2015-12-22 11:48:21
时刻新闻
—分享—

  湖南位于长江中游,东临江西,西接渝贵,南毗两广,北连湖北,有京广铁路、京珠高速、沪昆高速、长江水路等交通要道与外界相连相通,既是沿海通达内地的关口,也是内陆进入沿海的前沿。在参与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中,湖南具有一定优势,同时也有一些劣势。
  
  (一)交通设施多,但等级偏低。从基础设施建设看,湖南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基础设施均得到了快速发展,综合交通网络总量已初具规模,基本形成了内外连通、内部互通的网络格局,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基础设施支撑。但是,基础设施的技术等级偏低、综合交通运输衔接不畅等问题,制约湖南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
  
  1.水路设施。湖南境内水运资源丰富,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湘北边界,湘、资、沅、澧干流和众多支流贯穿全省,汇入洞庭湖后,经城陵矶注入长江。通航河流联通全省85%以上的县城,航道通航里程位居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以洞庭湖为中心,长江、湘江、沅水干流为依托,岳阳港、长沙港等重要港口为节点的水路交通运输体系。2014年末,全省拥有通航河流373条,内河航道通航里程11496公里,约占全国内河航道总里程的9%,在长江经济带中处于第二位,仅次于江苏;拥有内河港口63个,生产性泊位1853个。但是,湖南航道等级不高、互联不畅,制约了湖南水运作用的有效发挥。截止2014年末,湖南等级航道只占总里程的35.2%,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6.6个百分点,比排名靠前的安徽、湖北分别低54.5个、35.7个百分点;能通航千吨级及以上货船的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只有700公里,所占比例仅为5.8%,仅相当于湖北的43.6%,比重庆、安徽分别少187公里、122公里;能通航500吨级以上的航道里程也只占9%,而通航50吨级以下的等外航道里程占比高达64.8%。
  
  2.公路设施。湖南高速公路网络基本形成,省会长沙与全省14个市州全部实现高速公路相连,形成了以长沙、衡阳、岳阳、常德、湘潭等主要城市为中心,联络全省各地99%以上的乡镇公路网。2014年末,湖南高速公路通车里程5493公里,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四川,但仅占全省公路总里程的2.3%,占比低于上海、浙江、江西、江苏。
  
  3.铁路设施。京广、浙赣、湘桂、湘黔、枝柳、石长六条铁路干线贯穿湖南,全省各旅游城市或市州全部有铁路通达,武广高铁、沪昆高铁的开通,全省有株洲、湘潭、衡阳、邵阳、岳阳、郴州、娄底7市进入长沙1小时高铁交通圈。全省铁路营业里程4550.5公里,居长江经济带11省市之首。但铁路运量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并不占优势,2014年湖南铁路客运量9806万人,低于江苏、浙江、湖北;铁路货物量4753万吨,低于安徽、四川、江苏、贵州、江西。
  
  4.运输量。2014年,湖南铁路、公路、水运客运总量为161837万人、旅客周转量为1660.69亿人公里,均居长江经济带之首。湖南客运总量比排名第二的江苏多6630万人,比同处长江中游的湖北、江西分别多61107万人、94072万人。湖南货运总量为203053万吨,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二,比排名第一、同处中部的安徽少231245万吨,少了53.2%;货物周转量为4138.36亿吨公里,排名第6,比安徽少9362.24亿吨公里,少了69.3%。从不同的运输方式对比看,湖南水路运输的贡献偏少,在旅客周转量中,铁路运输、公路运输占比分别为53.1%、46.8%,而水路运输仅占0.2%;湖南水路货运量占全省货运量比重为12.7%,比重较长江经济带平均水平低8.3个百分点,占比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7。
  
  (二)人口规模大,但结构不优。2014年末,湖南常住人口6737万人,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三,在中部四省中排名第一。湖南人口规模虽大,但人口结构并不具有优势。2014年末,湖南城镇化率为49.3%,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7,在中部四省中仅高于安徽0.1个百分点,分别比湖北、江西低6.4个和0.9个百分点;15—64岁适龄劳动力人口所占比重为70.8%,居长江经济带第7位,在中部四省中仅高于江西0.8个百分点,分别比湖北、安徽低3个和0.9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所占比重为8.5%,居长江经济带第9位。
  
  (三)产业体系比较完整,但结构有待优化。湖南产业单位多,行业分布广,产业体系比较完整,部分产业优势比较突出,为湖南融入长江经济带提供了支持基础。2014年,湖南法人单位42.49万个,在长江经济带中居第7位,六成以上的法人单位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以及制造业三大领域。从产业发展看,2014年湖南实现工业增加值10749.88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5位,仅次于江苏、浙江、四川、湖北。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18个大类行业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主要工业产品卷烟产量居全国第二,水电发电量居全国第六,水泥产量居全国第八,白银、铋、锑、锌产量居全国第一,钨、铅、锡等产量居全国前列。湖南第三产业增加值11406.5亿元,占GDP的比重达到42.2%,较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规模居长江经济带第4位,仅次于江苏、浙江、上海。
  
  从经济结构看,除上海、浙江呈现三二一的产业次序外,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均呈现二三一结构。近年来,湖南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第一产业比重由2011年的14.1%降到了2014年11.6%,下降2.5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由47.6%降到46.2%,下降1.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由38.3%稳步上升到42.2%,上升了3.9个百分点。但与长江经济带的其他省市相比,湖南产业结构仍表现为一产过高、二产不强、三产不足。此外,湖南对外开放度偏低,对外贸易规模比较小。2014年,湖南进出口贸易总额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排名第9位,仅高于云南、贵州,只相当于进出口贸易总额最大省份江苏省的5.5%。
  
  (四)经济规模居中,但发展质量欠佳。2014年,湖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37.32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名第5,分别为排名居前的江苏、浙江的41.5%、67.3%,在长江中游四省中,略低于湖北而高于安徽、江西。但是,从经济发展质量看,湖南发展质量相对欠佳。2014年,湖南实现地方税收收入1438.52亿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7位,仅相当于江苏的24%、上海的34.1%、浙江的37.3%,在长江中游四省中,比湖北、安徽少434.59亿元、254亿元,仅比江西多57.39亿元;湖南地方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仅为5.3%,占比在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中最低,比居第一位的上海低12.6个百分点。从人均水平看,2014年,湖南人均GDP为40271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6位,与排名前五的上海、江苏、浙江、重庆、湖北相比,少57099元、41603元、32732元、7579元、6874元;湖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21.7元,在长江经济带中排第6位,比上海、浙江、江苏、重庆、湖北少28344元、15036元、9551元、730元、662元。
  
  (本文摘编自湖南统计局官网向延华、付硕果、周哲煊执笔的决策咨询86期《积极对接长江经济带促进湖南经济加快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向延华等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2/22/3869658.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