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感悟长沙县“高位进位”的科学发展魅力

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程赛 2015-11-25 11:41:18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2015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在强手如林的区域竞争中,湖南长沙县再度收获多项殊荣:在2015年全国科学发展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六,相比2014年再进一位,同时也成为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跻身十强的县市;在2015年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排名中蝉联第一;在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中排名第四,与去年平齐。(11月24日《湖南日报》)
  
  从2008年排名第58位到2010年进入31位,从2012年挺进13位到2013年首度冲入10强、跃居第八位,再到2014年排名第七、2015年排名第六,连续8年稳居中西部第一,连续2年蝉联十佳“两型”中小城市排名第一,再加上2015年8月收获的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8强的金字招牌,近年来,长沙县犹如一匹黑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奔跑在中西部科学发展的最前列。
  
  这一块块耀眼的金字奖牌,散发着科学发展的魅力,凝聚着长沙县委、县政府解放思想、抢占先机、敢为人先、勇于攀登、保位进位、高位进位的智慧和汗水。多年来的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排名结果告诉我们,一个地方要夺得第一不容易,而连续8年夺得第一更不容易;一个地方要保住排位不容易,而“高位进位”则更是难上加难。人们不禁要问,是什么魔力让长沙县这个既不沿江靠海,又毫无资源优势的内陆县,在白热化的区域竞争中争先进位、高位进位?
  
  有一个内蕴丰富的发展理念。近年来,长沙县以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从抢占“两型”发展制高点、提升长远竞争力的战略需要出发,高屋建瓴地提出了“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乡村与城市共同繁荣、生态宜居与发展建设共同推进”的“三个共同”发展理念,写进了党代会报告,纳入了政府工作规划,努力实现全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共享基本公共服务、共享平等发展机遇。
  
  有一个因地制宜的发展模式。众所周知,长沙县不仅是工业强县,也是能耗大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新常态下,长沙县在处理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上因地制宜,推出了“南工北农”、工业项目入园区的发展模式,高调启动了全国首个“零碳县”创建工作,用1%的土地创造90%的财富引领跨越发展,用13%的考核分值留住99%的生态绿地守护绿水青山,以80%新增财力普惠90万城乡居民,在统筹城乡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两型”发展模式,充分展示了一个工业大县实现“两型”发展的决心和参与全球环境保护的担当,走出了一条产业转型、绿色增长、生态宜居、统筹城乡发展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有一套协同推进的发展举措。有理念,有模式,更要有目标和行动。多年来,长沙县紧扣“争当排头兵,领跑中西部,进军前十强”的发展目标,大胆突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做到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干到底,全方位推进“五实施、五坚持”,即实施项目带动、坚持产业强县,实施城乡统筹、坚持以城带乡,实施生态建设、坚持两型引领,实施民生优先、坚持城乡普惠,实施改革探索、坚持人才强县,走出了一条四化协同之路、一条城乡协调发展之路、一条绿色发展之路、一条共同富裕之路、一条创新驱动之路,用“硬实力”抢占了发展制高点。
  
  有一种普惠民生的发展情怀。让发展成果与人民共享,是执政为民的要务和源头活水。作为“中西部第一县”的长沙县,在推动县域经济高歌猛进的同时,按照“幸福与经济共同增长”的理念,始终坚持将每年新增财力的80%用于普惠民生、共建共享、宜居宜业、民富民安。同时创新社会治理,注重推动城市资本向农村聚集,重点打造了开慧“板仓小镇”、金井“茶香小镇”、榔梨“水乡古镇”等一批独具特色的示范镇和五位一体的美丽乡村。眼下的长沙县,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公交镇街全覆盖,全县实现了数字电视平移和广播电视村村通……这些惠民举措,让城乡居民倍感温暖、自豪,有归属感,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指数,为长沙县保位进位、高位进位、连续8年稳居中西部第一赢得了民意加分。
  
  光荣属于过去,激情正在燃烧。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长沙县这种不畏艰难、乘风破浪的“高位进位”之举,这种一如既往、多措并举、攻坚克难、更加给力的优先改善民生方略,必将继续加速长沙领跑,为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均衡发展的“星沙模式”增光添彩,将更多的金字奖牌收揽入怀。
  
  文/高福生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高福生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1/25/384876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