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是今年最火爆的热词,其本意主要还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是创新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是知识社会创新推动下的互联网形态演进及其催生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实践成果,它代表一种先进的生产力,推动经济形态不断的发生演变。
但最近,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在基层调研信访工作,跟信访群众面对面谈心了解情况的时候特别指出,在信息化时代,群众工作和信访工作要积极“触网”、走“互联网+”的路子,依托网上的信访平台,科学运用“信访大数据”,“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群众工作“触网”,社会管理“互联网+”,这是一个新提法,也给党委政府执政为民、服务群众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其实在湖南,就有一个在社会管理方面“互联网+”做得特别好的样本,那就是长沙县的“网络问政”。
据媒体公开报道,长沙县自2012年实施网络问政以来,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增强部门责任,建立工作机制,理顺办理流程,强化实际效果,注重沟通回复,已经形成了一整套网上问民生、解民情、办民事的工作体系。多年来为网民群众解决实际问题3000多件,让县域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解决衣食住行中碰到的诸多问题。
对于市场中的经济主体而言,“互联网+”是“互联网+各个传统行业”,利用信息通信技术以及互联网平台,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创造新的发展生态,给传统行业赋予新的活力和生机。而在政府管理中,“互联网+”就是要把党委政府的行政资源整合起来,利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打破传统体系中存在的制度障碍和机构阻隔,形成一个流畅运转的服务链条,把各个部门的职能作用通过网络与最广泛的民情民需进行对接,控制中间的信息衰减和隔断,变原来的B2C为B2B,更加高效快捷地为人民群众服务。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在长沙县的实践中,则是导入互联网,以解决人民群众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互联网在配置党政资源的集成作用,同时集纳民情为政府决策提供民意基础和大数据参考。将互联网深度融合于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提升党委政府公信力和亲民形象,提振公众对于大政方针的参与热情,激发和凝聚全民一心、同频共振的干事创业激情和共识,形成影响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信息基础和实现路径的社会管理新“执政力”。
这样的“互联网+”的益处十分明显,除了实实在在地方便了老百姓办事情,也为党委政府在新时期多了一扇展示和宣传自己的窗口。网络问政把老百姓的问题扎扎实实解决到网下,老百姓就把大拇指大大方方点赞在网上。通过网络问政,长沙县的领导干部发现以往层出不穷的社会舆论事件逐渐不见了,以往不时爆发的社会问题渐渐消停了,以往无孔不入的“小报”记者不再现身了,老百姓的心思、需求都客观地反映在网上,而党委政府的反馈和作为也坦坦荡荡地展示在眼前;随着执政“互联网+”的推进,网上抱怨、吐槽、扯皮的越来越少,关注、关心县域发展的建设性意见、建议、理性探讨越来越多,网下太平了,网上清净了,县委县政府还根据网络大数据分析有的放矢地制定了许多民生政策,惠及全县群众。
投桃报李,“互联网+”给县域消减了诸多烦心事之外,还带来意想不到的礼物——政府的为民、亲民、利民、爱民形象从一条条网络留言和一件件办理回复中慢慢塑造、放大,长沙县连续两年在全国县域网络形象排行榜中位居全国前十。
在如今创新社会管理,倡导地方政府治理能力的语境下,执政为民的长沙县“互联网+”样本,给了我们更多的触动和启发。
文/章琼锋
来源:红网
作者:章琼锋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