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徐永富:建设新型智库中应如何发挥社科联优势

来源:红网 作者:徐永富 编辑:程赛 2015-10-28 14:13:52
时刻新闻
—分享—
  【编者按】9月25日,2015年全国社科联联席会议在湖北武汉召开,此次会议的主题是“建设新型智库,服务科学发展”。2015年1月,中办、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为中国智库勾勒出清晰的发展蓝图。在机遇和挑战面前,社科联应如何抢抓机遇,应对挑战,积极参与新型智库建设,发挥社科联特色和优势。为此,“智库在行动”专访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徐永福。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徐永富

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 徐永富

 
  论道湖南:在建设社科新智库中,自治区社科联作为联系全区社科类社会组织和广大社科工作者的群团组织,具体哪些好的基础?
  
  徐永福:社科联作为学术性群团组织,从中心任务、单位属性、职能定位、人员配置到机构设置上和科研单位有所不同。它既要广泛联系社科专家学者和社科工作者,发挥桥梁纽带作用,还要承担党委、政府的思想库和智囊团角色,为地方党委、政府在推进思想解放、观念更新服务。社科联系统进行社科新智库建设,有自己天然的良好基础。
  
  一是协同性强。根据“党管智库”的基本原则,在地方党委、政府领导下,发挥社科联群团组织作用,加大对各类智库发展规划、工作指导和联络管理的协同工作力度,不仅具有可能性,而且具有现实性。实际工作中,各地社科联积极开展与一些科研机构,特别是党委政研室、政府研究室、社科院、党校、行政学院及高等院校的协同配合,已经形成了一些较成熟的模式,也积累了许多工作经验,在建设新智库过程中,这些资源都水到渠成,直接可以应用。
  
  二是组织健全。社科联经过多年打造,已经形成了省地县三级组织体系,其工作如社科普及,已经进入到社区、农村、企业、学校、机关,辐射到全社会。为此也形成了一大批研究者、推动者和专职队伍。智库建设要解决顶层设计、组织管理、资源整合、平台搭建、范围营造、服务保障、体机制建设等方面的要件,社科联的组织体系能够添劲助力
  
  三是运作灵活。社科联长期与决策咨询部门、科研院所、高校党校、基层组织合作共事,开展决策咨询、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社科普及、社团学术活动等,并把这些单位纳入到社科联常委会和主席团之中,形成了“既独又联,既分又合”的良性机制。同时,社科联作为社科团体管理部门,履行对社团的依法监督管理职责,与社团所在单位共同做好社团人、财、物建设和开展业务活动,实现社团运行正常化、规范化、法制化。积极鼓励各阶层的社科团体和国有民营企业团体开展实证研究,并给与一定资金支持。这就为推进民间智库和企业智库创造了条件。
  
  另外,社科联积极多方争取资金,对省部级课题给予经费资助,对优秀成果给予奖励,对科研人员给予启动资金扶持,建立社科规划立项、社科成果评奖机制,采取激励机制,对激发学者和学术团体的进取精神和研究热情,创新学科建设、学术观点和研究方法,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推介社科精品力作和优秀社科人才,对引导社会科学服务于党政中心工作,发展新型智库,又将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论道湖南:您认为自治区社科联应怎样更好地促进社科新智库建设?
  
  徐永福:新型智库的建设,社科联必须承担起打造良性运行的思想市场,发挥市场在思想资源配置中的决定作用的职责。因此社科联必须主动作为,加强三方面的建设:首先要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包括学术政策研究、决策支撑和舆论引导能力。其次要提升国际化水平,积极参与国际事务,通过海外发表论文、实施国际合作项目、出席国际会议、出国考察交流、接待国际来访人员等推进思想资源的国际融合。再次要拓宽思想视野。可以引进优势资源,先进经验助力本地快速发展,或帮助获得前沿信息,满足行政决策需要,或增信答疑,解除思想禁锢,营造宽松氛围。
  
  论道湖南:为建设好社科新智库,您认为应如何发挥社科联的自身优势?
  
  徐永福:新型智库的建设,社科联应做好“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准备。一是抓好“咨询库”优势。就是要树立大“智库”理念,充分发挥社科界门类齐全,专家集中的优势,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整合社科研究力量,以科研课题为抓手,以各级智库研究机构为基本组织形式,打破地域、学科、部门限制,把各个方面的积极性都发挥出来。要建立跨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平台,整合社科系统学术信息资源,建立全方位社会科学数据库,为决策咨询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围绕服务改革需要,以社科评估、社科领域职业资格认定、国家社科奖励推荐等适宜承接的社科类公共服务职能的整体或部分转接为重点,探索建立社科项目第三方评价机构模式,加强制度和机制建设,完善可负责、可问责的职能转接机制,强化效果监督和评估。
  
  二是抓“人才库”优势。加快“智库”更新迭代,培养和储备智囊型人才。组织开展学术研讨活动,要向高尖端领域延伸;要突破传统信息传播模式,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传播手段,保证上通下达的绿色通道更加顺畅;要在加强学科群建设上下功夫,整合社科资源,努力做到社科资源、社科研究、社科成果转化的效能最大化;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培养熟悉区域历史、精通文化传承的地域性专家学者,对哲学社会科学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地区民族团结中所发挥独特作用进行深入研究,并做好成果应用;要储备一批基础理论功底扎实,社会阅历较为丰富、了解世界前沿信息、具有后发优势的人才,压担子交任务强磨练勤摔打;要研究如何做好学术成果保护和转化工作,维护好学者们的合法权益,增强社会效益;要积极探索对学术团体、科研机构的政治引领、示范带动和联系服务的科学化工作模式,做到上下一条心,使社科人才培养增数量、升质量、跨台阶。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徐永富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10/28/382486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