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读懂“三个必胜”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来源:红网 作者:罗建华 编辑:程赛 2015-09-06 09:27:50
时刻新闻
—分享—

  9月3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在讲话的最后习总书记用“三个必胜”即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来结尾。看似朴实无华的话语却蕴含着厚重深刻的丰富内涵,既给人以鼓舞激励,也给人以启迪教益。认真品读其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刻涵义,对于增强民族自豪感自信心、提升国家软实力影响力无疑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作用。
  
  “三个必胜”诠释的是历史的真理。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纵观人类的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其实质就是一部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文明战胜愚昧、先进战胜落后的历史。这既是历史的本质规律,也是历史的趋势潮流,是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因任何人的意愿而改变。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性时刻,习总书记之所以强调指出“三个必胜”是告诫世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恰恰是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鲜明写照和深刻印证。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想要前进发展,就必须遵循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如若无视历史规律、违背历史潮流,注定是自取其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可避免地要走向失败。通过诠释这个历史真理,既可以增强民众对国家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高度认同感自信心,激发起强大的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也可以引起那些经历遭受战争苦难、崇尚热爱和平发展的国家和人们的一致共鸣和高度认同,更可以对那些奉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国家起到强有力的警醒和触动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必胜”既是一种真理的诠释,也是一种信心的展示,更是一种善意的忠告。
  
  “三个必胜”宣誓的是坚定的信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无疑是一场双方实力悬殊的不平衡、不对等的战争,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浴血奋战,最终却以弱胜强,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这个伟大的胜利,使中国人民更加坚定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的信念。今天,尽管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主题,但世界仍很不太平,战争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依然悬在人类头上。面对这样一种不太稳定安宁的客观环境,面对甚嚣尘上的境内外敌对势力所一直鼓吹的“中国威胁论”,习总书记提出“三个必胜”旨在告诫人们,中国将始终坚定不移的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无论发展到哪一步,中国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不会把自身曾经经历过的悲惨遭遇强加给其他民族;中国人民将坚持同世界各国人民友好相处,坚决捍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成果,努力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这是向世人宣誓的一种坚定信念:以暴制暴的武力决斗解决不了战争问题,只会激起更大的仇恨和对抗,只有正义、和平和人民才是最终降服战争恶魔的强大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必胜”既是对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宣誓,也是对“国强必霸”思想的回击。
  
  “三个必胜”彰显的是责任的担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离不开中国。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随着自身综合实力、国际地位的不断增强,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所应当的要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面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导致战争根源的侵略反动行径并未销声匿迹的世界环境,习总书记提出“三个必胜”既是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等侵略反动行径的正告警醒,也是对所有经历遭受战争苦难、崇尚热爱和平环境的国家和人们的有力声援。这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营造良好外部环境无疑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作用,彰显的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勇于担当。通过这种担当,以此唤起世界各国牢固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共同维护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核心的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积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共同繁荣,克服偏见、消除歧视、化解仇恨、远离战争,共同推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从这个意义上讲,“三个必胜”既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勇于担当的良好形象,同时也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的伟大贡献。
  
  正所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三个必胜”是一个符合历史规律、顺应历史潮流的科学真理,是一面激励人心士气、汇聚智慧力量的光辉旗帜,是一条利民利国利世界的正确道路,必将以其强大的光芒照亮整个人类社会的前行方向,必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提供强大的动力,必将为人类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必将赢得历史的高度赞誉评价。
  
  文/罗建华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罗建华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9/06/378420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