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推动湖南由“制造”走向“智造”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夏熊飞 2015-08-18 16:28:39
时刻新闻
—分享—

  8月17日上午,我省举行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专题报告会,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应邀作辅导报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要求,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制造2025》的学习、理解和把握,更好地谋划贯彻《中国制造2025》的“湖南行动”、加快建设制造强省。(8月18日《湖南日报》)
  
  十八世纪中叶开启工业文明以来,世界强国的兴衰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史一再证明,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可以说,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然而,尽管建国以来我国制造业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有力推动了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显著增强了综合国力。可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国制造业仍然“大而不强”,在自主创新能力、资源利用效率、产业结构水平、信息化程度、质量效益等方面差距明显,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的任务紧迫而艰巨。
  
  就湖南来说,我国制造业中存在的诸多共性问题在湖南也同样不少,有的甚至更为突出。正如徐守盛指出:“湖南是制造业大省,但不是制造业强省,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地区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制造业大而不强的现状没有根本改变”。比如湖南装备制造业有自己的特色。除工程机械装备、轨道交通装备在全球占有一席之地外,还拥有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新品种、高档数控装备、大型冶金和矿山设备、航空装备等优势产业。特别是以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为龙头的企业,花大力气调整结构,正向环境产业、农业机械、地面工程装备、地下工程装备、海上工程装备全方位发展。但是,湖南先进装备制造业虽然取得了快速发展,可总量规模偏小,大型设备制造能力不强;自主核心技术不多,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不高;基础部件薄弱,本地配套率低;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的融合度不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成果转化仍待改善等问题依然存在。窥一斑而知全豹,可见湖南制造业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如何破解发展瓶颈,推动湖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徐守盛强调,“创新驱动是制造业发展壮大的根本出路和关键一招。”笔者认为,徐守盛把科技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壮大的这“关键一招”,正是湖南当前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最大绝招”。如果真正做到以创新推动转型,以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投资拉动向创新驱动转变、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就能使湖南“制造”逐步迈向“智造”,从而推动全省制造业提质增效。
  
  当前,世界新一轮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已成为制造业发展的主流。推动湖南制造由大变强,实现“制造”向“智造”转变,就是要通过创新驱动,更加依托智慧元素、科技元素、现代元素,引导产业向高端化、时尚化、信息化发展,提升产业和城市综合竞争力。具体来说:
  
  其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推动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强化企业在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要加强规划引导,优化政务服务,完善和落实财税、产业、金融、土地、人才、贸易等相关支持政策,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其二,要坚持协同发展。统筹信息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实施信息化先导战略,促进制造业全产业链、全价值链信息交互和智能协作。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发展“产品+服务”的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服务链全面协同发展。
  
  其三,要集中资源优势。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推进产学研用相结合,更好地运用长株潭自主创新示范区等平台,抓紧突破一批共性技术、核心技术和重大关键技术,建设一批促进制造业协同创新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从事技术集成和工程化的中试基地,培育一批创新创业的领军人才,为推动湖南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转变提供原动力。
  
  文/吴展团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8/18/376916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