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道湖南:请问加快推进靖州山区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杨秀芳: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着力。第一,注重三产融合发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近几年来,靖州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探索了“加工园区+种养基地+科研中心+现代物流+文化旅游”五位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实现传统农业转型升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有机统一,是今后特色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引领。
一是把基地建成景区。在坳上、艮山口4万亩杨梅核心区建成一个自然的生态博物馆,杨梅园里修建游步道、观光车道、鼓楼、长廊等休闲旅游设施,把整个基地建成有品质、上档次的开放性公园。
二是把加工企业建成现代庄园。打造了木洞、一品东方、湘佰仕、湖南红、青龙界、绿源等六大杨梅酒庄,集杨梅果酒加工、产品研发、参观品酒、杨梅历史文化体验、休闲度假为一体。
三是把苗侗团寨建成特色村寨。把种养基地周边各具风情的苗侗团寨进行综合改造和整治,把有条件的农户家庭改造成能够对外营业的家庭接待旅馆和农家乐,把当地农民都培训成导游。
四是把杨梅销售做成冷链物流销售。构建完善的冷链物流销售渠道,扩大杨梅的销售和市场,全县已组建14家杨梅销售公司开展冷链物流销售,在全国开设了300多个销售网点。
五是把种植加工技术做成标准。制定发布湖南省杨梅系列地方标准3项。靖州木洞杨梅品种选育与推广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怀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按照这种模式,全县初步形成了以坳上、艮山口、江东为中心的杨梅产业核心区;以横江桥、新厂、大堡子为中心的山核桃产业核心区;以太阳坪、排牙山为中心的茯苓产业核心区。
第二,注重特色园区建设。坚持把产业及产业园区建设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实施“一区三园”布局,一个工业集中区内建设三大特色园区。2014年全县工业税收占全县税收总量32%,工业发展速度跻身全市第一方阵。
一是创建中国茯苓医药食品科技产业园。实施“161”布局,即建1个健康产业总部,建食品加工区、医药产业区、商业服务区、仓储物流区、健康文化区、综合加工区6大功能区和1个科技研发中心。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5亿元,平整土地500亩,储备土地1000亩,完成6万平米标准厂房和园区2条道路建设,新入园开工建设茯苓物流市场、万吨茯苓饮片厂等企业7家以上。
二是创建杨梅生态产业园。按国家“5A”级景区标准规划,建成集产业园、观光园、博物园、文化园、植物园于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在实施杨梅产业“125611”目标,即建设1个杨梅生态产业园,20家杨梅冷链物流企业,5大杨梅产业基地(1个杨梅产业研发基地、1个杨梅品种园基地、1个十万亩杨梅种植基地、1个万亩杨梅绿化苗木基地、1个千亩杨梅良种苗木繁育基地),6个杨梅酒庄,10个杨梅特色村寨,100个杨梅农家客栈。今年计划完成投资8000万元,完成品种园基地、旅游基础设施和木洞庄园加工厂房等工程建设。
三是建设甘太综合加工园。重点发展新型材料加工、竹木精深加工、工业仓储物流三大产业。今年计划完成投资1.2亿元,平整土地500亩,储备土地800亩,完成4万平米标准厂房和园区主次干道建设,新入园开工建设企业4家以上。
第三,注重科技创新运用。一是推进科技攻关。重点实施茯苓菌种选育、茯苓种植GAP基地认证、茯苓GMP规范性生产、茯苓系列产品研发、杨梅保鲜技术、山核桃早实丰产技术、杨梅果酒发酵技术等10项目科研项目。我县“茯苓栽培加工技术与产业化”获得湖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山核桃嫁接提早挂果技术为全国首创。正在开展航空茯苓、航空杨梅的选育和试验项目。
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茯苓菌种、干茯苓、茯苓贷料、茯苓栽培技术规程4个茯苓地方标准获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的批准并公布,目前正在进行茯苓生产全国标准的研制。建成超级稻、杂交水稻种子、蔬菜、茯苓、杨梅、山核桃、烟叶等产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30万亩。
三是推进品牌创建。积极引导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打造农产品区域品牌,创建中国驰名商标和省级品牌、商标、地理标识等13个。靖州茯苓”成功注册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靖州杨梅”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认证。
第四,注重生产要素保障。一是强化组织保障。把全县现代农业发展列入“一把手”工程,县、乡两级均成立了由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挂帅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靖州现代农业发展规划》,进一步落实责任,整合资源,优化发展环境。
二是强化财政扶持。实施特色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特色园区发展三年倍增计划,县财政每年1个亿支持特色园区建设,安排2000万扶持特色基地建设,安排3000万用于特色村寨建设和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新造杨梅林一亩补助400元,新造核桃林一亩补助500元,特色基地以每年2万亩速度递增。
三是强化社会服务。积极支持农业科技推广、动物疫病防治、农村物流、金融支持和信息服务等五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共有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25个,其中全国示范服务社1个,省级示范服务组织3个。全县累计流转耕地13.55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44.5%,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61.3%,位居全市前列。
四是强化市场拓展。通过培养专业化合作组织来应对千变万化市场风险。目前,全县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86家,联结农户1.32万户,有阳光、茯苓、绿源国家级示范社3个。靖州茯苓在天津渤海商品交易所成功上市交易,靖州杨梅在淘宝网等电商平台开设“靖州杨梅专卖区”。积极与康美药业寻求合作,建立网上电子销售平台。
论道湖南:请问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杨秀芳:第一,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目前,县内龙头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仅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没有国家级龙头企业,没有年产值上10亿元的龙头企业。现有龙头企业生产设备、工艺技术落后,缺乏高新技术产业支撑,产品粗加工比重较高,缺乏精深加工,转化增值程度也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低,产业链条延伸不够,与农户、合作组织联系紧密度不够,对上、下游产业的结构调整和良性发展拉动作用不很明显。
第二,金融支持力度不够。去年全县存款余额60亿元,贷款余额20亿元,其中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仅3亿元。目前农村金融机构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农户和个体工商户,从贷款期限、额度和方式上很难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领域虽然近些年不断拓宽,但政策性业务,如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功能并未有效发挥。县域基本没有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服务的担保公司、信托公司或者金融租赁公司等中介机构,中小企业在急需资金时,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因而丧失了很多发展良机。
第三,从业人员素质不高。随着农村高素质劳动力大量转移至二、三产业,农村留守劳动力素质偏低,现代农业发展面临农户兼业化、劳动者素质低、劳动年龄偏大和现代农业人才缺乏等方面的限制。同时,农村及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素质的劳动力缺乏应有的吸引力,无法为农业生产提供新鲜血液,造成农业从业人员总体素质无法提高,加上本地农民生活比较安逸,缺乏接受专业培训和创业的激情和能力,现代农业发展内生动力不足。
第四,县内扶持发展能力有限。靖州作为边远山区的民族县,由于经济规模总量小,工业发展水平低,县级财政收入少,对农业产业化经营在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十分有限。由于受区位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制约,龙头企业产品及运输成本较高,龙头企业发展难,引进外资搞农业产业化经营难。由于国家信贷、土地政策紧缩,现代农业发展融资、用地瓶颈依然十分突出,制约了现代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论道湖南:对此,您有何对策与建议?
杨秀芳: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打算从四个方面加以着力破题。一要强化生态发展理念。靖州最大的优势和特色就是生态,要科学把握山区良好的生态资源和丰富的农业资源,按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提升现代农业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生活功能,大力推进现代农业与文化融合,以体验拉近距离,以文化提升品位,以品牌实现价值,引领城市消费趋势,提高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实现产业发展与经营模式转变。要突出茯苓、杨梅、山核桃三大特色,出台有针对性的农业发展引导政策,建立稳定的财政资金保障体系,扩大财政资金投入,构建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投入体系。
二要加强龙头企业培育。龙头企业经济实力的强弱和牵动能力的大小直接决定着产业化经营的规模和成效,是农业产业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要围绕农产品开发,不断努力提高农产品加工的精度和深度,做好新品研发,延长产业链,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积极推动补天药业筹备上市,充分利用广东“温氏集团”和“鹏信集团”两家上市集团公司,发展标准化规模畜禽养殖,引进、培育、发展一批规模以上的龙头企业和发展一批中小龙头企业,全力打造“3亿产业”,即实现百亿收入,特色产业与产业园区及带动文化旅游、商贸物流等产业突破百亿元收入;形成亿元企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10家;实现税收过亿元,园区创税2亿元以上。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发展,鼓励合作社、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开展网络营销,引导农产品现代冷链物流业发展。
三要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农业是安天下、稳民心的战略产业,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现代化。因此,对信贷资金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要加大优惠政策的力度,对金融机构发放的涉农贷款进行利差补贴、税收减免,为现代农业的发展创建一个可持续的融资机制。要积极推动民营资本参与组建担保公司,拓宽担保公司资本金来源的渠道。要不断完善征信评价机制,规范对农户、中小加工企业信用评定的管理工作,把其作为对农村金融考核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促进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四要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以适应和推动现代农业的转型升级。建立适合新型职业农民多层次要求的培训机制,改变传统的培养途径,让已扎根农村从事农村社会管理、开展技术服务和直接从事生产经营的农业种养大户,农村回乡知识青年就地接受科技教育培训,开展送科教下乡,使农民职业教育进入乡村农家,就地取材就地培养,多层次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推行农业产业“首席专家”制,支持科技人员直接进入经济主战场,将科技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杨秀芳,男,1965年11月出生,湖南新晃侗族自治县人,1986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7月参加工作。湖南农学院农学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省委党校经济学专业在职研究生学历,现任中共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委副书记。先后在怀化发展论坛、怀化社科等各级媒体、杂志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理论文章30余篇。
来源:红网
作者:杨秀芳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