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湖广熟,天下足。湖南历来是个农业大省,全国粮食主产省,全国水稻生产第一省。同时,也是一个农村劳动力大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重视,经过实施“两基”工程,即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与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农村广大劳动力素质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但是,与农业现代化及新农村建设的需要还有较大的差距。据统计,在湖南现有的3112.3万农村劳动力中,具有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高达87.03%,受过一周以上技能培训的仅占20.7%。
在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不断推进的背景下,如何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加快湖南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提升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农业专业技能。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提出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发挥亿万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作用”。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积极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这是党和国家今后一个时期对于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根本要求,也是历史赋予当代农民教育培训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因此,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管理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教育与职业》杂志2014年5月第13期的人物·名师栏目以《吴易雄:做“接地气”的职教工作者》为题长篇报道了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吴易雄研究员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以及取得的成绩。作为一个长者,我为他的成长和进步感到由衷的高兴。确实,他能从偏僻贫穷落后的乡村一步一步走到现在,完成了学业,晋升了研究员,主持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取得了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实属不易。同时,也觉得他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的专注和情感,以及对于它们的了解,是非同一般的。这些得益于他的追求与生活的阅历,他不仅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而且在湖南省农业厅科技教育处从事农业职业教育管理工作整整十个年头,尔后又主动申请到农村兼任村党支部第一书记,一方面体验农村生活与农业管理,一方面进行农民教育培训实践理论研究。可以说,他既比较多地积累了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经验,又对农民教育培训管理进行了深层次的探索研究。
经过通读全书,我觉得,本书的创新性十分突出,具有四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思路创新。本书研究起点高,偏重“经验性”研究,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理论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强。二是方法创新。本书坚持跨学科研究,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确保了研究内容的系统性,研究结论的准确性;三是理论创新。本书在巧妙运用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等多种学科的基本理论的基础上,从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高度,用战略思维和战略眼光看待农民教育培训。四是内容创新。本书系统地分析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模式、对象、方法、体制、机制、特点及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特殊性,提出了农民教育培训的重要地位、目标任务、重点工程和长效机制,从战略高度分析了农民教育培训的未来发展趋势。
我记得1955年,毛泽东主席亲笔书写:“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我也很热爱广阔的农村,关注在那里生活的广大的农民兄弟。看到易雄同志对于农民教育培训管理问题研究得那么投入,那么深刻,我感到很欣慰。从目前披露的学术动态来说,关于农民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专著尚未发现。因此,我认为,这样一本具有开创意义的专著的问世,必将对促进农民教育培训管理工作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湖南省教育厅党组成员、纪工委书记、教授、博士后合作导师)
来源:红网
作者:周德义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