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醉美姑娘节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程赛 2015-05-28 16:25:21
时刻新闻
—分享—

  “不醉不归,苗乡的热情好客,实至名归!”这是参加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三锹乡元贞村皂里的姑娘节回来后,我即兴所作诗歌《皂里姑娘节》中的最后一句。虽然文字不是最美,可是姑娘节里那欢乐的场景、待客的氛围、劝酒的环境,却是一生中难得一见的“醉美”,久久不会忘记,弥足珍贵,永远铭记。
  
  不知从何时起,在湘、黔、桂等少数民族地区,不少杨姓人家每年的农历四月八日,都会热热闹闹地过一个叫“姑娘节”的节日。之所以过这样的节日,起源于一个动人的传说。相传宋代杨家将的后人杨六郎在战斗中被敌军俘虏,被关押在牢房里。妹妹杨八妹每次给哥哥送饭,都被狱卒抢食。杨八妹心生一计,到山上采摘一种树叶榨汁,拌在糯米里蒸熟,使得糯米饭变得乌黑铮亮。农历四月初八这天给哥哥送去。狱卒看到黑米饭,以为有毒不敢再抢夺。杨六郎吃了黑米饭后,恢复体力,砸破牢笼,冲出困境,杨八妹却在救援中牺牲。从此,每年的这一天,杨姓人都要把出嫁的姑娘接回家里吃黑米饭过节,以纪念杨八妹。随着时间的推移,姓氏的欢庆逐渐淡化了,节日气息越来越浓。如今,四月八姑娘节已成为了靖州苗侗同胞共同的节日,比如三锹地笋苗寨、寨牙岩脚侗寨等,把这个传统节日当作一个重要的旅游项目来抓。通过市场化运作,商业化开发,每年的这一天游人如织、收益颇丰,渐入佳境、前景看好。
  
  在儿时的记忆里,吃黑米饭、过姑娘节,只有三锹乡元贞村皂里那个寨子。每到四月初八,那里就热闹非凡,比过年还隆重、开心,可以说皂里是姑娘节的发源地之一。多年来,曾经也有那里的亲戚朋友相送黑米饭,然而尽管同在一个乡,但从来没有亲临其境感受过那种浓浓的氛围。今年,老婆的侄子、我的学生杨云桥当村主任,年轻人有思想、有闯劲,一上任就准备办一个节气扩大影响,再三来电来函邀请我到时候一定要去捧捧场。
  
  盛情难却,如约而至。我是土生土长的苗族人。三锹乡,生我养我的家乡,还曾在这片风情浓郁、民风淳朴的土地上,扎根八年,教书育人。1994年,一毕业就分到三锹中学教书,最青春的年华、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这里度过的,留下了太多的记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收获。2001年改行后,很少回来了,家乡的发展变化,点点滴滴,只有通过亲朋好友的交流、浏览新闻来了解和关注。近乡情怯,如今再次踏上回乡的路,万千感慨,各种滋味。
  
  日新月异,家乡的变化还真大。从知名度来说,由于有独一无二的“国宝”——苗族歌鼟,近年来,通过湖南卫视《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宣传,这个曾经偏远落后的“靖州西藏”,早已声名远播、四海皆知。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全乡每个村寨都修通了水泥路。从县城到皂里,大概40多公里,只需驱车1个多小时。三锹是林业乡镇,资源丰富,生态宜人,风光秀美。一路上,群山延绵,鸟语花香,树木郁郁葱葱,小溪流水潺潺,蓝天白云间,那一条条纵横交错的乡村公路,如银色彩带,蜿蜒拓展而去,伸向崇山绿海深处......好一幅风景图画,好一个生态王国!
  
  老婆有堂兄弟在皂里,也算是回娘家吧。而对在异地他乡打拼多年、成了家的游子,回家乡不就是回娘家吗?渴盼、急切、兴奋,所以我们出发比较早。然而今天外地前去地笋和皂里过节的客人实在太多,半路上堵车了,几百辆车排了长长的几里路。以前幽静的公路上,是很难遇见一辆车的,现在这里像大城市一样堵车,真是今非昔比,不可想象。一路走走停停,本来上午10点多就出发了,却直到下午1点多才到达目的地。
  
  即将进入寨子中央时,响起了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原来热情好客、质朴善良的乡亲们早就在此静静等候多时了,夹道欢迎客人的到来。我们不得不下车,我知道喝拦门酒这道程序是躲不过了。前面是苍松、翠竹扎起的寨门,悬挂着欢迎标语,一幅醒目的对联:“忆往昔讴歌杨门颂良将,逢佳节喜迎八方富贵客”,道出了过节的由来,衬托出节日的氛围。门内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排着队,一个个精神抖擞,面含微笑,打扮得漂漂亮亮、干干净净,全部身着苗族盛装,或红或绿,或紫或蓝,五颜六色,女的还戴银饰、缠花鞭、围花带,煞是好看。一条红布中间捆着一朵大红花,由两个姑娘拦门对扯着,十几个年轻姑娘,手捧竹子做成的酒杯,一边敬酒,一边唱歌。他们唱的是苗族歌鼟中的担水歌调,做歌的是一位男歌师,年近七旬,其他的全是女子伴唱,娓娓道来,声音洪亮,高低起伏,婉转悠扬。
  
  这寨里许多都是亲戚,还有不少学生,他们有不少人知道我能唱能喝。如果不答一句歌,不喝一杯酒,是万万行不通的。这些年来,曾经也到过一些少数民族地方,碰到过这样的场面,但那时基本上是配角,喝杯酒就能混过去了。今天不同,他们主要是针对我。正如苗歌所唱:“久冒唱歌忘记歌,久冒打渔忘记河”,毕竟出门在外多年,多少有点怯场,一时不知如何开腔了。好在我从小就耳濡目染苗族文化,也算得上是一个“老江湖”、经历过“大场面”,而且还是苗家年轻歌师中的佼佼者,于是稍稍酝酿一下情绪,就有了歌词。我也用担水歌调来回应,由一起同行的两位嫂嫂帮腔。歌声一出,喧闹的人群顿时安静了下来,静得听得见路边山坡上小鸟的鸣叫,看得见山风吹过树林的摇曳,有人诧异、有人惊喜、有人啧啧称奇,那些不认识、不了解我的人,绝对想不到这个戴着眼镜、文质彬彬、城市里来的“外乡人”,居然会唱如此博大精深的苗族歌鼟!
  
  当然,答歌这个环节,如果你真的不会唱,还是可以“免试”的,可是喝酒这一关却是“必答题”。但凡来苗乡,走进苗寨之前,无论你是男是女、能不能喝,必须要接受主人敬的一杯米酒,才能顺利进得去。早就知道了这是苗家人最高的待客礼仪,我们主动迎上前去,也不躲避和推辞,任她们灌了满满一杯。
  
  以前,各家的客人各进亲戚家,今年整个寨子70多户集中办酒。苗家的风俗,一家来了客就是每家每户的客,轮流请吃饭,从白天陪到深夜。离晚上统一开餐的时间还早,既然是走亲戚、回娘家,我们先进杨云桥家吃中饭。家里早已坐满了客人,摆好了两桌,就等我们来了。无酒不成席,明明知道晚上还有“恶战”,也清楚前段时间自己住了院刚刚康复,医生告诫要多休息、少喝酒,但还是经不住劝,左一杯、右一轮地喝了不少酒。
  
  客人陆陆续续地来,不知不觉已经傍晚六点多,吃“正餐”的时候到了!安排了三栋房子摆长席吃龙头宴,我被他们请到外来单位的席位坐,在一起的还有市扶贫办、扶贫后盾单位市供销联社、县人民政府、县直相关部门及乡党委政府等单位的领导,坐在我右边的是两位与我年纪相仿的姑娘,不认识。她们问:“你就是展团吧?你很会唱歌!”我疑惑、腼腆:“哪里,你们怎认得我?”她们自我介绍后得知,一位是本地姑娘、我初中同学的姐姐,嫁到了大堡子;另一位是菜地村的,嫁到了藕团乡。今天一个回娘家,一个来做客。
  
  一同喝完三杯“扯扯杯”后,就开始相互敬酒了。慢慢地,几杯酒下肚,场面就热闹起来,认识或不认识的,话也多了起来。有人说,酒不是好东西,可人情交往中,没有比酒更好的东西。这话极有道理。通过碰杯,感情加深了,距离拉近了,并且才华得以展示出来。“饭养命,歌宽心”。苗家人不但个个能喝酒,而且人人会唱歌。这时候,白天在寨门前迎客的老歌师带着几个姑娘来献歌敬酒了。坐在正中间位子的领导不会回歌,只有喝酒。这期间,也有不少亲戚、朋友、学生和学生家长来敬我的酒,我一一喝了。这样豪爽,一方面是“宁愿伤身体,不愿伤感情”的风俗使然,多年未见,岂能不喝?另一方面也因为要让自己快点进入状态,用酒精激起自己的才情。
  
  果不然,对面来了几位比我年纪稍长的男子向我敬酒,喝完酒后并未离席,而是坐下来唱起了酒歌。酒歌是苗族人民宴请客人,在宴席上以歌助兴、以歌会友时所唱的曲调,属男声多声部合唱歌曲。在各类喜庆活动的酒宴上,他们以歌相互祝贺,相互夸赞,恭祝喜庆之礼,互表谦逊之情,表达结交之诚,抒发友爱之意,也带有赛歌性质。主客之间歌来歌往,众主宾齐和,声音嘹亮,气势恢宏,场面热闹,气氛浓厚。
  
  十几个人一起唱,我边唱边听边思考如何应答。主方的歌词大意是,感谢上级领导、八方来宾的大力支持,你们的光临蓬荜生辉,招待不周,多多谅解。歌刚一唱完,立即又相互站起来喝了一杯酒、劝了吃菜。放下筷子,我谦虚了几句就做起歌来:
  
  太平年间好世界,时时月月像过年。今朝正逢四月八,郎来感谢父母情!
  
  响亮的歌声在整栋楼房缭绕,欢乐的笑声传遍整个寨子。堂屋里,人越来越多,坐着、站着,挤得满满的。旁边的两位姑娘,也有寨子里的中老年男子来与她们唱歌了,她们虽然也应答着,唱得也很好,可是好像有些心不在焉,不时朝我们这边张望。在对方答歌的空隙间,她们站起来和我扯酒,立即唱起了四句歌“恰酒起系恰酒响......”。四句歌相当于快板,用直白的唱法,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容不得过久思考,反应要快捷、灵敏。就这样,扯着酒杯,唱着歌谣,一唱一和好几个回合,最后把杯里的酒喝干了。后来才知道,她们今天是特意要来与我对歌的,因有男歌师先开唱了,她们只有“忍痛割爱”。
  
  感情深,一口闷;感情好,唱不饱。喝不尽的酒,唱不完的歌,这里是酒的海洋、歌的世界、开心快乐的天堂!美了,醉了!时间过得真快,不经意间就到了八点半钟。由于要赶着回去,不得不说再见,相约下一年了。
  
  全国各地有不少地方过姑娘节,也许别处的环境更优美、节目更精彩,但我感觉皂里的姑娘节过得民族化、最正宗。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味。这是一个看得见青山、听得到绿水、忆得起乡愁的美丽村寨;这是一个亲情团聚、友情升华、爱情结晶的传统节日。再见皂里,再见父老乡亲!祝愿越来越美,越来越好!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吴展团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5/28/369177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