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伯超 湖南科技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论道湖南:请您总结一下目前我省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成效?
李伯超:湖南省委省政府立足湖南实际,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完善了社会治理的法规制度。二是进行了“两型社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三是社会组织管理体制创新取得初步成效。四是创立了社区网格管理和服务平台建设的“岳麓新模式”。五是创造了“三调联动”的湖南经验。六是出台了平安湖南建设的重大举措。但是,我省社会治理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社会治理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二是社会治理策略尚未完全落到实处。三是治理结构不够优化。四是治理方式比较单一。五是治理机制运行不够畅通。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创新我省社会治理机制的三个基本思路和五条主要措施。
论道湖南:请您谈谈您所理解的社会治理?
李伯超:社会治理的初级目标是平安稳定,高级目标是和谐文明。平安稳定是社会善治的基础和前提,是社会有序的基本要求。但是,安全稳定的需求只是人类心理需求的较低层次。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是社会关系的需要、社会承认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和谐文明是社会治理的更高境界,只有依靠优良的道德和法律才能实现。
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是德治为本,德治与法治相结合。社会治理与国家治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国家治理的基本方略是法治,重点是治官治权。社会治理的基本方略是德治,重点是培养公民美德、化民新民。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党法、国法、社会法,党风、政风、民风,公民自律、国家法治、社会自治四个“三位一体”的有机结合,是现代中国治理的根本之道。因此,社会治理必须以德治为根本,以法治为保障,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
社会治理机制创新的主要途径八大机制创新。包括道德教化机制、文化驱动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社会保障机制、权利救济机制、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社会组织自治机制、危机处理机制等。
论道湖南:请问您认为转型期社会治理机制创新应从哪些方面着力?
李伯超:(一)构建以“三尽”为核心的道德教化机制。“三尽”指“尽忠尽孝尽职”。一是构建“尽忠”的道德教化机制。尽忠就是忠诚于党、国家和人民,履行宪法法律义务。通过入党宣誓、宪法宣誓、国旗升降等仪式,强化党员干部的忠诚意识,以优良的党风政风带动民风。二是构建“尽孝”的道德教化机制。尽孝就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借鉴传统优秀文化特别是“礼教”的合理成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天地国亲师”的传统德治礼序文化。制定亲亲、孝悌、友爱、和睦的行为规范,发挥家规家风、乡规民约的教化作用。通过弘扬父亲节、母亲节、老人节、清明节、中秋节、春节等节庆文化,在全社会营造“亲、孝、爱、和”的家庭文化氛围。三是构建“尽职”的道德教化机制。尽职就是忠于职守,爱岗敬业。重建和弘扬以“礼、义、廉、耻、信”为核心的传统优秀文化,把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贯穿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教育的全过程。发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二)创建以“三个弘扬”为主要内容的具有湖湘文化特色的文化改良新机制。在对湖湘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要使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社会治理协调适应。一是大力弘扬“求同求和求善”的包容性文化。二是弘扬“广泛参与、广纳群言、广集民智”的协商民主文化。三是弘扬“有权力就有责任、有权利就有义务、有法律就有规则和红线”的现代法治文化。
(三)构建我省干部私德考核机制。一是建立干部私德评价标准,注重平时考查,建立台账。汲取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关于治吏治官的道德教育的经验,制定《湖南省党员领导干部德行规范指南》和考核办法。二是借鉴古代礼制文化的合理部分,规定干部在父母、配偶、子女病重或病危时照顾护理的基本义务和特殊假期,建立领导干部履行特殊家庭义务的特假制度。
(四)全面构建社会互助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农村(街道、社区)留守老人、妇女、儿童关爱帮扶互助体系。以村(街道、社区)为单位,以家庭为单元,以自愿为原则,建立农村(街道、社区)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农村(街道、社区)贫困学生教育互助基金。二是支持扶助设立关于农产品生产销售、维护农民工权益、农技推广的互助合作组织或协会。
(五)积极探索将市场化机制引入调解领域。借鉴西方国家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经验,积极探索将市场化机制引入调解领域,通过调解案件类型化、调解收费规范化,培育发展商业性调解公司和组织。
作者简介:李伯超,男,湖南武冈市人,1962年10月生,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湖南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湘潭市社科联主席。出版专著2部,参编或主编著作3部,1项成果获湖南省第五届社科成果优秀奖。发表论文20余篇,相关成果被《新华文摘》全文转载2篇。主持教育部、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重大项目等课题10多项。其中省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成果鉴定为优秀,《成果要报》被省委宣传部采纳并被编入2013年湖南省人大代表团参加全国人大的参考资料。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李伯超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