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谋势新常态着眼动力切换

来源:红网 作者:汪雪 编辑:程赛 2015-01-16 10:06:16
时刻新闻
—分享—

  2014年12月中旬,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后不久,《经济日报》采访组带着这样的问题前往湖南。采访组到长沙时,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记者求问参会的省市领导,走长沙、访郴州,一路梳理这一中部农业大省迈向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成长脉络,探觅新常态下这个内陆省份的发展潜力和新的发展动力蕴藏何处,以期为新常态下经济转型和发展,找到一些具有借鉴意义的启示。(1月14日《经济日报》)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经济环境和自身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今年以来湖南坚持稳中求进,促进“三量齐升”,推进“四化两型”,发展动力活力迸发,发展质量明显提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提质。但另一方面,在这个快步走向工业化的传统农业大省,湖南也面临着新常态下动力如何切换这一共性问题。可喜的是,通过尝试和探索,湖南已经找到了动力切换之法。
  
  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湖南立足新的起点、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更何况随着传统产业空间不断萎缩,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新动力、构建新支点,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就必须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这方面湖南主政者有着清醒的认识,很早就在稳定实体经济、巩固传统增长点的同时,大力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出了新的产业增长点。
  
  另一方面,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居民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养老、健康等产业有了更多期待。湖南通过深入挖掘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等投资潜力,加速形成养老、健康、家政等消费热点,不仅有利于满足7200万潇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和水平,更有助于培育新的需求增长点,推动湖南经济发展。
  
  其实,“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湖南要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农村的任务尤为艰巨。而正如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所言,破解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立足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让区域经济发展起来,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有鉴于此,湖南就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城镇化步伐,培育出了城乡经济稳定发展的增长点。
  
  当然,经济发展是解决民生的物质保障,改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通俗地说,就是民生改善了,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了,则消费水平也就相应提高了,而消费是经济发展“三驾马车”之一,当然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驶入良性循环轨道。通过公租房建设,农村危房、城市棚户区、工矿棚户区改造,城市供水供气、污水和垃圾治理,湖南就培育出了新的民生增长点,为经济增长注入了强劲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务实地借鉴先进技术和经验,湖南还培育出了创新创业增长点。通过强化科技同经济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生产力对接,湖南大力促进全民创业和大众创新,近年来全省高新技术企业已发展到1900家,产值规模突破万亿元,年均增速达30%,在第二产业占比达38%,显示出在创新促进发展道路上的累累硕果。
  
  毫无疑问,在经济新常态语境下,湖南正从主要依靠传统产业增量扩张方式向传统产能作用逐步递减、新的产能不断壮大的方向转变,必然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但在新的产业增长点、新的需求增长点、城乡经济稳定发展的增长点、新的民生增长点、创新创业增长点等作用下,依靠多点支撑谋发展的大幕已经在潇湘大地徐徐拉开。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常态下的这种动力转换,必能为湖南崛起集聚不竭动力。
  
  文/汪雪


(扫一扫,更多精彩内容!)

来源:红网

作者:汪雪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5/01/16/3577981.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