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是一个学校校园文化和学校精神的集中反映,挖掘校训故事,解读校训内涵,对倡导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学生友爱、团结、向上的良好风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报从今日起推出系列报道《校训故事》,并搜集全省市(州)县一中和中学名校校训连续刊发,敬请关注。(10月25日《湖南日报》)
校训,我们并不陌生,简单的两个字,却代表着一所学校的教育文化精髓,亦是其灵魂所在,严谨的校训寄语,犹如一个时代的精神路标,在广大的青年学子中,无时无刻不释放出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公勇勤朴”,凝聚着中华民族千年文化精髓,自其成为长沙市第一中学校训以来,百余年里,激励了无数潇湘子弟,为社会培养出了一代代的优秀人才,除此之外,湖南的各个学校,也都秉承着务实的校训,在莘莘学子中,唱出了一曲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校训之歌。
对于学校来说,校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所百年名校,要在社会发展潮流中屹立不倒,就必须拥有自己的教育精神之魂,校训,就是其最直接的表现,而对于学生来说,优秀的校训,不仅可以催发学生昂扬向上的斗志,更能洗涤其青春萌芽期的浮躁之心,尤其是在当今这个价值观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如何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成了各个学校的教育核心所在,如此看来,加强校训的精神警醒作用,对于建设新时期的湖南来说,更显得不可或缺。
“公勇勤朴”、“朴实沉毅”、“艰苦真诚”、“崇德尚志勤奋创新”等等名校名训,读起来朗朗入口,细品之,一股精神力量油然而生,让人回味无穷,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坚守信念,方能成才,从湖南各个名校走出去的名人不可胜数,而细读其人生发展轨迹,我们不难发现,每一个成功的名人背后,必然都经历着一段校训熏陶的求学史,正是这种浓缩的中华文化精髓,支撑着社会走过了那段艰苦卓绝的年代,并最终开出了灿烂的文明之花。
年轻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如何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在年轻一代的心中萌芽,这就必须用校训的力量,在其教育中滋润心田。一旦价值观缺失或者移位,都将成为社会不可承受之痛,香港占中事件,一些青年学生参与其中,道德的迷失让人唏嘘,至今仍令国人心痛。如今湖南不失时机地加强校训教育,正是出于小康湖南建设的考虑,为其培育未来的栋梁之才,可谓是高瞻远瞩。
虽然校训只是简单的文字符号,寥寥数语,可是它却是一种精神之器,坚不可摧,无论在何种国家,何种社会,缺少了精神脊梁的民族,都最终会湮没在历史发展的洪流之中。百年名校之所以代代传承,就是有着严谨的校训作为支撑,要想成为千年名校,校训的作用更为重要,岳麓书院之所以至今为世人所称颂,正因为它千百年来代表着潇湘才俊的书生风骨,湖南士大夫的国民情怀。
读懂历史,方能运用到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构建,自然少不了校训教育的发力,年轻一代的教育,唯有将饱含核心价值观的校训囊括其中,方能在复兴中华民族的道路上增添强大的精神保障,对于新时期发展的湖南来说,借鉴和发扬名校的校训精神,更能让这片才俊之地,重新释放出积淀千年的岳麓之蕴,助力湖南的小康建设扬帆远航。
文/衣白
来源:红网
作者:衣白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