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桃江实际,抢抓发展机遇,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是“推动科学跨越、建设生态桃江”,大力实施“135”工作思路的题中应有之义。基于这一需要,笔者就如何加快发展桃江文化产业,扎实推动文化强县建设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思考。
一、必须充分认识加快发展文化产业的重大意义
总的来说,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事关桃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问题。具体地讲,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不断提升桃江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在当今社会,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表现为经济“硬实力”,而且还表现为文化“软实力”。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竞争、地区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体现在文化软实力的竞争。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大幅度提升,增强文化软实力,提升综合竞争力已成为共识。不少地方的实践证明: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不仅给他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效益,而且还传播了他们的价值观念,文化软实力成为实实在在的硬实力。相比之下,桃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但目前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文化企业规模过小且比较分散,产业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之中。因此,依托相对比较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从目前桃江的发展现状出发,牢牢抓住中央、省市关于大力加强文化建设的有利时机和发展机遇,加快发展文化和文化产业,确确实实是顺应当代社会发展潮流、提升桃江综合竞争实力的必然选择。
二是有力促进桃江经济持续增长的内在要求。文化产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绿色产业”,具有高效益、低能耗、创新性强、品牌效应显著等重要特征以及优结构、扩内需、促环保、可持续等独特优势,其影响力和渗透力大大超出一般产业的范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桃江是一个欠发达地区,与发达县(市)区相比,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在文化方面,发展都显得比较滞后。因此,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实现桃江经济发展突围转型的重要途径,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促进桃江经济的持续增长,意义尤为重要。
三是加快推进桃江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文化产业不同于其他产业,不但具有产业的经济属性,而且还具有意识形态方面的属性和社会教育的特殊功能。很显然,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释放文化的社会功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形式更加多样、内容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而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培育共同的道德规范,通过文化强烈的感染力、促进力和约束力,达到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在全县上下尽快形成崇尚良好社会风格、遵守共同社会准则的浓厚氛围;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倡导和推行和谐理念、和谐精神,进一步提高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桃江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以财政投入和市场运作为驱动,提倡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积极培育拓展文化市场,桃江文化产业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一是产业结构日趋合理。2013年底,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了工艺品制作业、休闲娱乐业、文化旅游业、影院演艺业、网络传媒业、广告印刷及烟花鞭炮业等门类较为齐全、结构日趋合理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各类文化经营单位(户)发展到388家。2013年文化产业增加值约为5.81亿元,占GDP比例约为3.8%。二是发展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文化决策,先后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桃办发[2012]14号)、《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桃办发[2013]15号)等文件,就文化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财政投入、政策扶持、人才培养等方面一一作了明确规定,有力的营造了加快桃江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体制改革纵深推进。2012年,按照“一局一台一队一站”模式,整合了文化行政管理机构,理顺了文化管理体制。稳步推进了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桃江县美人窝文化传媒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湖南有线桃江网络有限公司和桃江县广告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等一批公司应运而行。四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目前桃江已建或拟建的文化旅游重点项目有桃益沿线文化景观工程、中国桃花江竹子科技文化馆、桃花江美人文化艺术中心、桃花江美人文化公园、温德姆华美达和元通康年大酒店、浮邱山旅游开发、桃花江文化创意园、桃花江竹海和黄金塘景区建设、桃江县资水北岸城市防洪工程及风光带建设项目等17个,其中投资过亿元至少6个以上。五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渐完善。农家书屋、“村村通”直播卫星工程建设纳入了为民办实事考核范畴。县图书馆已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县文化馆达标工程、县影剧院改造工程已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县财政每年为“两馆”免费开放解决配套经费10万元。从2012年开始,县财政投入1200多万元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农村广播网络建设项目工程,有望今年全部完成。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覆盖城乡。群众性文化活动常年不断线。六是精神文化产品生产来势看好。政府高度重视并鼓励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与长影集团共同出资600万元,联合拍制了本土农村题材电影《我要回桃花江》;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爱国典范夏思痛》、《张子清年谱》正在抓紧出版;《桃江历史文化丛书》(共四卷)正在抓紧编撰,2014年12月出版发行;《桃花江是美人窝》歌碟正在摄制发行之中;县广播电视台栏目日新月异、质量品位越来越高,电视专栏《话说桃江》获首届益阳市“三周文艺奖”。
我县文化产业尽管发展来势看好,但无论是发展目标、产业规模、经营水平,还是运作方式、经济效益、人才培养,等等,都无法与先进县(市)区相比,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明显滞后于桃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偏低。2013年我县文化产业增加值大概只有5.81亿元,占GDP的比重仅为3.8%。远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二是文化骨干企业数量偏少。我县文化企业总量规模偏小、经营管理水平偏低,力量松散,产业链短,影响力弱,未形成多元化的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如我县着力打造的竹产业,2013年竹制品文化企业实现产值只有4600余万元,仅为竹产业产值32.7亿元的1.41%。三是文化产业创新能力偏弱。我县文化产业基本上还是以传统文化资源、传统工艺技术为主,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文化品牌影响力弱。纵观我县,能够在省内外叫得响的文化产业品牌几乎没有,就连桃江人熟知的地域性文化品牌也没有几个。缺少了品牌的文化产业,难以形成磁场效应、辐射效应和拉动效应。
(二)问题分析
从目前我县的发展状况来看,桃江文化产业仅仅处于起步、探索、培育的初级阶段,文化企业规模过小且比较分散,产业发展模式还在探索之中。究其原因,可以从政府、企业、市场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从政府方面来分析,主要有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长远科学整体规划。长期以来,桃江文化产业处于被忽视状态,没有明确的发展思路和科学的总体规划。2012年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建设文化强县的决定》(桃办发[2012]14号文件),对文化产业发展虽然提出了一些指导性意见,但整体较为抽象,操作性不太强。二是财税金融支持力度较弱。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财税金融支持的必要性。虽然从2012年起,县财政安排了50万元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但总量相对较少,对于支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还是杯水车薪。此外,由于文化企业贷款不能像工业企业可以用实物抵压,加之又多是中小企业,几乎无法获得银行贷款。三是没有出台有力的扶持政策。文化产业作为朝阳产业,现在各级各地政策的扶持力度都在逐步加大,而桃江县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相对较小。以有线电视产业为例,桃江县还未像安化、邵阳等地一样,将有线电视线路设施安装费作为前置审批收费项目纳入城市房屋建设总投资,导致该行业无序竞争,建设不规范,小区形象不佳,事业发展后劲不足。四是在保护和优化文化企业发展环境上履职能力不强。例如,桃江县香炉山茶业,近年来一直被县内外5家茶厂或作坊侵权,相关职能部门打击乏力,制约了该企业的健康发展。桃花江竹海面临的发展瓶颈是水、电供应,根据日前县内相关部门开出的预算,水、电两项的基建就需900多万元,开发商感到压力很大。五是实施文化产业大项目的力度不够。2013年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桃办发[2013]15号文件),确定了17个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但实施力度不够,部分项目进展缓慢。
从企业方面来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少眼光。许多文化经营业主产业发展意识淡薄,小成即满、小富即安,习惯于“一等二靠、小打小闹”,局限于“三小”经营,即小资本、小行业、小范围经营,难成气候,更无法形成统一品牌推广,导致社会影响力小,市场竞争力弱。二是缺少资金。受经济大环境和人力资源成本大幅上涨影响,我县文化企业大都资金拮据,基础设施的改扩建或技改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困难。例如桃花江竹海景区建设现在因为资金不足,酒店装修、旅游配套设施等后续工程无法推进完工,企业很难产生效益,景区也很难把游客留下来消费,投资商自有资金有些难以为继,又无法从本地银行贷到款项;浮邱山景区如何完美地展露它的魅力和宗教服务功能,必须有高端策划和规划,有较大的资金投入。三是缺少人才。文化产业对专门人才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有着特殊的要求。由于我县文化产业发展滞后,形不成产业“洼地”,进而产生不了人才聚集效应,导致专业人才匮乏,尤其是能适应多种产业融合需求的文化资本运营人才、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行业领军式人才,更是稀缺。这对科技应用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一个“梗阻”。另外,全县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普遍层次偏低,且数量不足。高层人才和其他从业人员的缺乏,科技应用和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是制约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瓶颈”。例如湖南有线桃江网络公司,80余名员工大多是部队转业人员,专业技术人才很少,作为县级公司,吸引优秀人才的能力有限,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凤山石砚由于大量工序为手工制作,学习和工作的过程十分辛苦,熟练工培养周期较长,现在面临学徒难招、熟练工难留的困局,产品难以规模化生产。
从市场方面来分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县域内的文化消费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又没有影响力大的文化项目,吸引不了外地人,还很难对全县经济发展贡献较大的力量,最能吸引外来文化消费的特色文艺演出、景区景点等,恰恰是当前产业发展的短板和瓶颈,形不成吸引外来文化消费的产业增长极。全县唯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专业文艺演出场所——县影剧院,体制改革后虽然加大了文化经营活动工作力度,但破旧的硬件设施、淡薄的高档文化需求影响了企业的经营和发展。
三、关于加快发展桃江文化产业的对策建议
面对经济文化化、文化经济化的时代潮流,各级各地都在结合实际抓紧科学制订并精心组织实施雄心勃勃的文化产业发展计划,加快构建结构合理、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以抢占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对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旅游资源丰富的桃江来说,如何着力将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发展优势,真正做大做强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实现新突破。我个人认为,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高度重视并着力抓好三个方面工作:
1、统一思想、提升理念,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全县上下尤其是我们广大干部要在深入调研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牢固树立“抓文化产业就是抓经济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文化产业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开创桃江文化强县建设的新局面。一要加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工作,将其纳入桃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资金投入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政府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协调各相关部门单位、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和县域文化品牌企业、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宣传等事宜,切实增强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为振兴和发展桃江文化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二要规划产业布局。坚持规划先行,立足桃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充分挖掘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科学编制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合理布局文化产业区,重点打造“四区两园两江一中心”等一批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区,即建好“桃花江竹海竹文化产业区”、“浮邱山宗教文化产业区”、凤凰山南楚民俗文化区、桃花湖美人文化区、桃花江文化创意园、桃花江美人文化公园(桃花潭湿地公园)、桃花江美人文化艺术中心和“两江”经济文化走廊(“两江”经济文化走廊,即依托沿江风光带,打造集生态人文景观欣赏、游憩休闲娱乐建身、文化创意设计展览、民俗风情体验消费、特色餐饮“五位一体”的桃花江生态文化经济走廊;依托资江流域,开发“一江五镇”资江鱼水情观光产业,沿资江而上,到牛潭河玩鱼鹰捕鱼、到修山看美女吃修山面、到沾溪看核电、到马迹塘看故事、到武潭吃清河鱼)。三要优化发展环境。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其相关职能部门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国土、税收、融资等政策措施,同时必须紧密结合桃江实际制定出台更加优惠、更加便利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改进行政审批制度,减少审批事项,简化审批方式,为加快发展桃江文化产业积极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
2、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引领文化产业发展。品牌,引领产业聚集、产品提升和市场开拓。打造桃江文化产业品牌,必须根据我县的地域环境、历史渊源、人文习俗和发展方向,遵循时代性、独特性、继承性的原则,可以按照“以美人文化吸引人,竹文化留住人,屈原文化震撼人”的思路,着力打响“山水美人窝,天下桃花江”的文化品牌。根据这一定位,重点打造“三个品牌”:一要优先打造美人文化品牌。结合桃江的人文传说,以地方戏曲的形式,利用现代高科技舞台布景,全方位展现桃江优美的自然风光、悠久的人文历史、浓郁的民俗风情、独特的地域特色,深挖“美人文化”之精髓,提升“美女文化”之内涵:美人之美,不只外美于形,更是人性之美、灵魂之美。举办“桃花江故事连环画动漫设计大赛”,产生桃花江美女的动漫形象代言,把美女文化与现代科技相融合,带动印刷出版、软件制作、影视等产业的发展。二要着力打造楠竹文化品牌。以桃花江竹海和黄金塘景区为核心,辐射凤凰山、桃花湖、罗溪瀑布等景点,把“马迹塘故事”、“胡呐喊”、“五道茶”等传统项目放入景区穿插表演;引导竹产业摆脱“粗加工、低附加值”,积极学习常州的“留青竹刻”、邵阳的传统竹雕,创造桃江自身的传统特色,在竹产品中融入文化元素,大力提升产品价值。三要加快打造屈原文化品牌。据传屈原流放期间在桃江生活12年之久,著有《天问》于凤凰山,后人为纪念先贤,几建天问阁,如今只留下一处遗址。桃江山清水秀、人文底蕴深厚,得益于屈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重修天问阁,犹如岳阳楼般吸引游客,形成辐射经济效应。
3、出台政策、加大支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科学的政策引导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按照“政府创造环境、企业创造效益”的理念,借鉴外地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我县在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上应突出抓好三点:一要切实加大文化产业项目支持力度。将文化产业项目视同工业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制定优惠扶持政策,在财政税收、投融资、资产处置、社会保障、项目用地、规费减免等方面出台更优惠、更便捷的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重点支持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调整产业结构,引导文化产业进行深度整合。同时以资产为纽带,推动文化企业兼并重组、资源整合,着力培育2至3个有实力、有竞争力的骨干文化企业。二要不断拓展文化产业发展融资渠道。通过积极争取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和资金、充分发挥桃花江旅游开发公司等平台的融资作用、切实规范文化产业引导资金使用管理,以及逐步放宽文化产业投融资门槛等措施和途径,尽快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文化产业投入机制。三要注重加强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引进。政府必须制定有利于文化旅游产业人才培养引进的政策,大力引进擅长文化策划经营管理人才和文化创意产业领军人才。加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培训,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在文化旅游领域就业和创业,不断筑牢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人才保障。
文/黄梦其(作者系中共湖南桃江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来源:中国乡村发现
作者:黄梦其
编辑:程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