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人民满意是改革的最终目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专项小组坚持边调研论证、边研究谋划、边组织实施,从治理“裸官”,到清理党政领导干部违规兼职,到整治跑官要官、说情打招呼风,都坚持把调查研究作为重大改革部署、重要改革文件出台的一个基础环节,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干部群众意见建议,及时掌握第一手资料,在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后,再一步步完善相应的问题解决机制,从而确保改革举措的科学性。接下来的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仍要坚持以实践为指导,在实践中完善,才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要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改革不是闭门造车的凭空想象、坐而论道的理论推演,而是需要实实在在解决问题,因而决定了在改革中必须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倾听群众最真实的声音。在新形势下,对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标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部分干部工作作风不实、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干部激励保障制度不健全、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只有充分反映基层的意愿,有针对性地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才能确保改革不空、不虚,改革成果才能体现群众利益,才能赢得群众广泛的支持。
要以整风肃纪为最终目的。党的坚强有力必须要以优良的作风为保证。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从严治党、加强作风建设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从出台“八项规定”,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一步步扎紧扎牢制度的笼子,逐步以制度化带动党的建设科学化。但整风肃纪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单靠出台某个单方面的规定,或开展一次党内政治活动不足以全面解决问题,还必须抓常、抓细、抓全面、抓长久。因此,《实施方案》必须立足长远,以刮骨疗毒的勇气、填缺补漏的精神,直面自身存在的问题,让制度的笼子越织越牢、密不透风,改进作风才能指日可待、久久为功。
天下事,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内容,更是转作风的实践战场。只有坚持“实”字当头,好的改革举措才会落地生根,从严治党、改进干部作风才会有根本保证。
文/沈忠泰
来源:红网
作者:沈忠泰
编辑:程赛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