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做好粮食工作需要市场政府双轮驱动

来源:红网 作者:顾翌 编辑:刘艳秋 2014-06-30 12:45:15
时刻新闻
—分享—

  今天,由省粮食局主办,省网宣办指导、红网承办的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在长沙启动,来自全国的媒体走进湖南,记录一粒米和一滴油从田间到餐桌的历程。(6月30日红网)
  
  古语有云,“民以食为天”,粮食一头连着亿万农民的生计,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的口腹,重要性不言自明。而作为全国最大稻米产区的湖南,一句“湖广熟,天下足”早已道尽她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自有文字记载以来,长沙米市就已成为全国四大米市之一,在全国粮食调剂上举足重轻。现代,中国米业第一股在湖南,中国面业第一股在湖南,中粮最大的粮食加工基地也在湖南……当然,最负盛名的杂交水稻也在湖南。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湖南的粮食生产,关乎全国的粮食安全。
  
  那么湖南既是粮食大省,如何做好粮食的流通工作就显得至关重要。
  
  据今年2月召开的湖南省粮食工作会议透露,初步统计,在完全市场化的流通体制下,湖南粮食系统完成了近十年来最大的一次托市“计划收购”,同时,加快了粮油外销“东进”“西拓”的进程,全省外销粮食267万吨,同比增加47万吨。2013年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到1139.2亿元,比上年增加72.1亿元。
  
  但前进的道路向来都是曲折的,即便当前的局势大好,要实现由粮食生产大省向粮食经济强省的转变,湖南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正如湖南省粮食局党组书记、局长张亦贤所说,“根本的办法应该是两条:一是政府的推动,二是通过市场的办法。”。
  
  所谓政府的推动,无外乎政策、资金的倾斜,助力省内粮食企业的发展,据悉,今年湖南将继续按照扶大扶强扶优扶特扶品牌的“五扶”要求,加快湖南粮食生产方式、产业结构、行业业态的调整步伐,实现湖南粮油质量、数量和销量的“三量齐升”。今年将重点打造10个左右大米品牌、5个左右食用油品牌、3个左右面业品牌,使之成为在全国乃至国际上叫得响、过得硬的粮油知名品牌。
  
  但在简政放权的大背景下,政府有形的手实在不宜管得过细,更何况服务型政府的本意也仅仅只是提供正确的前进方向与大政方针,因此,市场的办法必须交由市场自己解决。
  
  市场,是对接老百姓餐桌和菜篮子的“主战场”,也是国家粮食走势的“晴雨表”。做好市场的功课,对于湖南乃至全国来说,意义都十分重大。在湖南的粮食市场上,其实早就有先行者的案例,这一次“湘粮健康生态行”活动中所展示的出的不少企业都在大力推动转型升级,由以粗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转变。例如克明面业和金健米业都是行业内的排头兵,也是资本市场上颇受追捧的宠儿。它们的“种子”之所以能在湖南这块土壤上发芽生长,皆是因为湖南在粮食流通的国家意志和市场先行的经济纲领中读懂了其中的“真经”,从而让粮食企业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把自身潜力发挥到最大。
  
  从未来看,湖南粮食的行进道路也将具有标杆作用。一个是湖南积累了大量的粮食人才,其中的翘楚就是袁隆平院士;另一方面,湖南自身粮食资源在各个方面都可谓“富矿”,不仅从品种和品牌,还有地域和交通等。
  
  人是铁,饭是钢,中国发展亟需丰盈的谷仓作为后盾和底线,这足以让中国发展更具有大的底气。作为粮食功课里的优等生,湖南也将用自己的答卷交上一份明天更美好的答卷。
  
  文/顾翌

    相关链接:湖南粮油健康生态行专题

来源:红网

作者:顾翌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6/30/3389624.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