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湖南区域经济发展中人口要素的分析

来源:湖南统计信息网 作者:邓艳 编辑:夏熊飞 2014-06-11 11:08:33
时刻新闻
—分享—
  人口是生产和消费的统一,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始终是一个重要因素,其年龄、流动、受教育程度、就业等要素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改革开放后,长株潭、湘南、大湘西和洞庭湖等四大地区[i]竞相发展,推动全省经济发展水平跃上一个个新台阶。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人口要素的配置将在促进区域经济四大板块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四大区域地区的人口特征
  
  (一)人口城镇化发展——长株潭领先,湘西滞后,高低相差25个百分点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历来是湖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地区,在湖南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特别是2007年被批准为全国“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城镇化建设步伐加速前行,引领全省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明显。2013年(见图),长株潭地区城镇化率达到64.54%,比全省平均水平47.96%高出16.58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53.73%高出10.81个百分点。其中,省会长沙市的城镇化率突破70%,达到70.60%,株洲市和湘潭市的城镇化率分别为60.12%、55.10%,这意味着长、株、潭三市常住人口中一半以上是城镇人口,三市的城镇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四大区域中,城镇化率次于长株潭的是洞庭湖和湘南地区,分别为46.36%、45.70%,较长株潭地区低18个多百分点,而最低的大湘西城镇化率仅有39.59%,比长株潭地区低了近25个百分点。大湘西地区的邵阳、怀化和湘西自治州是湖南少数民族和农业人口集聚地区,也是城市化发展最缓慢地区。
  


  (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四个区域都呈现明显的老年型人口特征
  
  从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看(见表1),长株潭、湘南、大湘西和洞庭湖等四区域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分别达到9.55%、8.86%、10.09%和10.56%,按照国际标准判断,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达到7%即为老年型社会,这四个区域都已进入老年化社会。其中的洞庭湖地区老年化系数达到10.56%,高出全省平均水平0.79个百分点,比湘南地区高出1.7个百分点。
  
  从抚养系数看,总抚养系数湘南和大湘西地区最高,分别为42.44%和41.98%,这两个地区主要是因为少数民族和农村人口占比大,城乡不同生育政策下的少儿抚养系数高,使得总抚养系数较其它地区高。而总抚养系数最低的长株潭地区,则主要是因为省内外大量劳动力的流入,使得劳动力年龄人口增加,这个年龄段长株潭占比为76.28%,比湘南和大湘西均高出6个百分点。长株潭地区由于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少儿和老年比例,是四个区域中最低。特别是其中的少儿抚养系数比大湘西和湘南地区低了9—11个百分点。
  


    
  (三)人口受教育水平——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大学本科和研究生48%集中在长株潭
  
  2010年湖南省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见表2),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全省为8.91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分布为9.76和8.97年,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湘南和大湘西地区分别为8.63和8.49年。从各种受教育程度构成看,大学及以上占比长株潭最大,为15.94%,而其他三个地区只有6%—7%。全省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高学历人口48%集中在长株潭地区。
  
  由于历史的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使得各区域人口受教育程度发展呈现差距。2010年,全省常住人口中,每10万人拥有大学生人数相差悬殊。长株潭达到14730人,几乎是全省平均水平的2倍。是湘南、大湘西、洞庭湖的2.7倍、2.3倍、2.3倍。而文盲率,长株潭仅为1.32%,洞庭湖、湘南和大湘西分别为2.87%、3.59%和4.68%,大湘西地区文盲率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44个百分点。
  
  

  
  (四)劳动力就业状况——长株潭劳动力供给较充裕,大湘西湘南劳动力外出占比大
  
  湖南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见表3),16岁及以上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长株潭地区为84.42%,比全省平均水平高3.72个百分点,而大湘西、湘南地区不足80%,表明长株潭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而大湘西和湘南地区农村外出劳动力比重大,劳动力资源占比明显低于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但是从劳动力参与社会经济活动的程度看,却出现相反的趋势。劳动力参与率,最高的湘南地区达到74.33%,大湘西地区为73.10%,洞庭湖地区为71.14%,长株潭只有64.86%;就业人口比重,长株潭最低为62.09%,湘南和大湘西地区分别为72.44%和70.86%,比长株潭高出8—10个百分点;失业率长株潭最高,达到4.27%,比全省平均水平高1.13个百分点。
  
  劳动力参与率反映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参与经济活动的程度,就业人口比反映16岁及以上劳动年龄人口中的就业人口占比。上述数据说明,湘南、大湘西地区由于外出劳动力多,其常住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低于劳动力流入地区的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但是其劳动力的利用程度却大大高于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大量的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仍在从事农业生产劳动。
  
  

  
  二、人口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一)城镇化水平——生产要素向城镇区域聚集,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城镇化具有高度的聚集性,是区域人口、经济、信息、技术、活动等的集中地,城镇化的发展,将吸引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城市化进程加速时期所面临的“红利”主要来源于城市聚集效应。
  
  从人口因素来讲,城镇化表现出的是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的过程,反映出人口从农村向城镇的流动。改革开放后的30多年里,湖南各区域间的经济社会差异以及人们的经济和社会动机偏好,促进了人口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目前全省省内的流动人口达到700多万,而流动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超过了80%。从一组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占比数据看,流动人口中:全省为84.32%、城镇地区为84.32%、长沙市为90.02%;常住人口中:全省为72.61%,城镇地区为76.18%,长沙市为77.41%。这些数据说明,农村人口向城镇地区的流动,一方面,有效地再分配了各类劳动力资源。为城市二、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成本劳动力,弥补了城镇地区劳动力资源的不足,满足了加快工业化进程的需求,也使农村多余劳动力得到充分利用,从而实现了对全省人力资源的再配置。另一方面,这种流动改变了区域人口结构和分布,促进了各区域间文化和技术的交流,导致生产力和市场分布的变化以及人们社会地位的变动,从而改变了社会经济结构,最终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目前湖南省内一些人口密集的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省人口集聚能力、经济密度集聚能力、二三产业集聚能力和资本集聚能力的中心。
  
  (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改变市场供给和消费需求,促进产业结构调整
  
  人口年龄构成的变化,会对一个时期市场的生产和需求产生深远的影响,特别是以人口的年龄为标识的市场会随着某年龄段人口的增减而呈现不同的需求规模,即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动将会影响到经济的潜在供给和潜在消费需求,从而影响长期的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年龄结构对湖南经济发展的影响,目前可以预见到的,一是刚刚出台的单独生育二胎政策,会使得今后若干年的出生人口持续增加,从而意味着对医院床位、设备,妇幼儿保健,少儿人寿保险以及婴儿用品和婴儿保健品需求量的增大。作为我国已经执行了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在城镇和农村地区一直是区别对待的,因此单独生育二胎政策对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的影响将会大于大湘西和湘南地区。二是全省每个地区都遇到的老年化趋势的加速,意味着对老年消费品、老年人寿保险、老年人服务、养老院等在内的老年需求市场的升温。目前湖南人口老龄化的主要特点之一就是人口老龄化高峰期将提前达到,老年人口绝对数量急剧增加。据测算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15年达到774万,2020年达到943万,短短的10年时间,湖南将比现在增加300万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老年产业的发展或将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契机。
  
  (三)人口受教育水平——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促进劳动效益提高
  
  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劳动者的知识技能、新的科学知识和信息传输等载体和形式,将劳动者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因此,劳动力素质的提高意味着同样的劳动力供给,平均生产效率会增加。特别是具有高层次教育人数的多少,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多年来积累下来的人力资本的不均衡,即各类高素质人才在各地区人口分布中的不均等程度,直接影响了湖南区域间经济增长的程度。从人口普查反映的一组数据看,全省文盲半文盲人口在四大区域间的分布:大湘西占42.15%,湘南占27.41%,洞庭湖占21.65%,长株潭占8.79%;全省大学本科受教育人口在四大区域间的分布:长株潭占46.32%,洞庭湖占18.25%,湘南和大湘西各占17.71%。上述数据表现出的四大区域受教育水平的差异性,是地区间经济发展存在较大差距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衡量经济发展程度的综合指标地区生产总值GDP看,2013年人均GDP,长株潭地区达到75850元,洞庭湖地区为37106元,湘南地区为29225元,而大湘西只有20814元;全省GDP总量中,长株潭地区占比达到43%,而大湘西地区仅占17%。目前高素质人员缺乏、高尖端人才稀少已经对偏远落后的大湘西,湘南等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如果这种状况不积极制定有效措施加以缓解,那么可以预见,人力资本的问题将对这些地区的积极发展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
  
  (四)劳动力供给状况——年轻充满活力的劳动力市场,促进经济增长提速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从经济供给的角度看,城镇化意味着农村富余劳动力从边际劳动生产率低的农业生产转移到边际生产率较高的现代制造业和服务业。那么可以说,潜在增长率取决于劳动力供给、资本和全要素生产率。而劳动力供给是使得生产效率提高的三因素之首。
  
  区域间劳动力的供给状况主要受人口流动影响,从湖南流动人口特点看,一是区域间的流动趋向于向全省经济社会中心长株潭的流入,二是区域内的流动趋向于向本区域中心城市的流入,三是城乡间的流动趋向于向城镇地区的流入。流动人口伴随着年龄构成轻的人口学特征,因此,流入地区会呈现出劳动力供给充沛,青壮年劳动力人口增加,人口年龄结构年轻化等特征。从人口普查数据看,湖南省流动人口占当地常住人口比重,全省平均水平为12.02%,长株潭地区达到22.24%,湘南地区为10.26%,洞庭湖地区为9.10%,大湘西地区仅8.75%,人员流动性指标的强弱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活跃程度,同时也说明一个时期劳动力供给是否充裕。进入2011年以后,湖南省持续增长了30多年的劳动年龄人口增速下滑,甚至出现减少,全省总人口中劳动年龄人口占比已经连续三年出现下降。这种状况的继续,意味着湖南省进入了劳动力不充裕时期,而劳动力外流的大湘西、湘南、洞庭湖三个地区面临的劳动力短缺问题将比长株潭更趋严重。
  
  三、充分利用人口要素的积极作用,促进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一)因地制宜——加快新型城镇化的健康发展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各区域要进一步探索和改革,破除体制尤其是城乡二元体制的障碍,不断推进土地、户籍、财税、行政管理等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为城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保障。一是深化区域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各区域土地资源节约使用和优化配置,既要适应城镇化发展需要,又要保障农民权益和保护耕地资源。二是在城镇化建设中,要以提高综合承载能力为主要目标,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交通、通信等服务于经济建设的各项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城市对产业的承载能力和容纳人口的能力。三是逐步破除城乡之间的制度性壁垒,彻底消除对农民工的限制和歧视,将城市的教育、卫生、医疗等公共资源向进城的农民工开放。
  
  (二)产业支撑——发展有特色的区域经济产业
  
  区域经济是湖南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由于其发展有利于吸引企业投资,不同的产业在区域中聚集而形成产业聚集。因此每个区域都要因地制宜,打造特色的区域经济产业。一是要立足本区域现有基础和优势,以本区域的特色产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和导向,进一步优化产业发展结构,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优势特色传统产业为支柱、生产性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格局。二是要以人为本,在区域经济产业布局中要充分考虑人口要素的作用,建立适合本区域经济发展的模式,尤其是工业布局战略要考虑人口因素的作用。如老年产业的发展问题,据预测湖南未来老年人口将急剧增加,老年产业是每个区域不可以低估的重要产业。
  
  (三)加强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
  
  因为人才的聚集而带来的先进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使得区域经济增长受到人力资本积累的束缚,人力资本水平相对均衡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都处在较高水平,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人才竞争成为重要的因素。这就说明人力资本积累的不均衡为今后解决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参考。一是要提升人口的总体素质。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推动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事业的改革发展,使劳动者能自觉参加各种技能学习,获得技能培训,成为各种实用人才。二是要重视各类高级人才培养,目前湖南人口流动和资本投入向东部和中部集中,高文化素质的人口比较集中于东部和中部地区。西部地区要解决人力资本的历史积累不足,首先是要制定优惠政策,着力引进人才,其次是要改善人才工作生活居住环境,留住人才。
  
  (四)正确引导——完善流动人口管理机制
  
  完善健全流动人口管理机制,将工作着力点逐步转移到规划、协调、服务和监督上来。一是要将流动人口纳入整个城市人口管理体制中,以人为本,根据不同城市的特点,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突破口,实现人口流动无障碍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社会、政治和经济政策方面,给予农民工与城市居民同等的权力,让他们享受普通城市居民在就业、教育、社会福利与保障等方面的待遇,引导帮助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融入社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二是要建立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形成城乡劳动力资源在一个平台上公平竞争、开放的就业市场。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按市场需求进行劳动力转移。
  
  [i]长株潭地区包括长沙、株洲、湘潭3市;湘南地区包括郴州、永州、衡阳3市;大湘西地区包括邵阳、张家界、怀化、湘西、娄底5市;洞庭湖地区包括岳阳、常德、益阳3市。
  
  文/邓艳

来源:湖南统计信息网

作者:邓艳

编辑:夏熊飞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