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诸多的文章中,本人尤其对《不能输在新一轮起跑线上—谈我省如何全面深化改革》一文感触最深。这篇文章,将主题聚焦在“改革”二字上,清晰地对“为何改、改哪里、怎样改”等一些列问题作了科学全面的回答,可以说,它既是一篇激动人心的“改革动员令”,也是一份严谨细致的“改革施工图”。
有些人可能认为,湖南过去几年发展成绩亮眼,两型社会建设等改革又走在全国前面,湖南无论是发展理念还是建设经验都非常成熟定型,没有必要大改革。也有人认为,改革是中央所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央的事情”,地方只要等着中央的安排搞改革就可以了。那么,湖南为什么要这样重视改革?为什么既要强调完成中央布置的“规定动作”,还要因地制宜做好本省的“自选动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湖南能不能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抢得先机、赢得主动,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改革进程能不能及时跟进、‘提挡加速’,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在百舸争流的改革大潮中昂然挺立、劈波斩浪,取决于我们能不能‘一马当先’、敢当敢为。”省委书记徐守盛一语道破化解湖南发展难题的玄机,一语点名了改革的极端重要性,也一语厘清了湖南在改革认识上的原则性问题。
说到底,过去先进不代表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代表永远先进。改革是时代赋予的新的考试,如果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不仅有悖已有的改革精神,更会丧失已有的发展优势,最终在改革的大潮中被淘汰出局。相反,如果在改革的赛跑中乘胜追击、快跑一步,就会始终保持优势,赢在最后。湖南应该要有这样的清醒。更重要的是,因为各地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禀赋不同,改革的条件也就千差万别。这就决定了改革不仅离不开党中央的统一调度、运筹帷幄,也需要各地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本省实际情况出发,从制约本省发展最大的领域改起,从本省人民最期盼的地方做起,以实际的行动响应改革,以科学的态度启动改革,只有这样的改革“主人翁”姿态,才能让改革在一个地方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湖南也应该会有这样的智慧。
让人欣喜的是,以徐守盛书记为首的湖南省委不仅保持着这种清醒,更以“湖南决不能输在新的起跑线上”的豪迈誓言让我们迎来一个崭新的“改革湖南”。为做好湖南改革的这篇大文章,湖南省委首先从做好改革的“顶层设计”上破题,出炉了湖南改革的“总蓝图”——《中共湖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突出对接中央、突出湖南特色、突出问题导向、突出分类指导、突出轻重缓急等“六个突出”的改革思路。其次,遵循既着眼长远又立足当前,既突出重点又统筹兼顾,既大胆探索又步伐稳健的方针,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个方面,找准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等十个改革突破口进行重点攻关。更关键的是,为保证改革顺利进行,湖南不仅成立了由省委书记挂帅的高规格领导小组,更从强意识、硬执行和重方法三个方面要求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全体公职人员要以“硬打硬”的精神,“实打实”的招数“真改、实改、深改、快改”。这些深思熟虑的步步跟进,让改革的各个阶段、各个领域、各个要素环环相扣,相互激发,形成了一条具有湖南特点的“改革链条”。
从简政放权到国企改革“三十条,从建设洞庭湖生态经济区到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没有观望,没有等待,一个个改革果断启动,一个个探索破冰起航。三湘大地处处涌动着改革的春潮,处处洋溢着改革的激情,处处流淌着发展的希望。改革既为当前湖南发展带来蓬勃活力,更为湖南未来发展赢得光明前景,一个欣欣向荣的“改革湖南”展现在我们面前。
最后,回到这篇文章本身,它也给了我一个最大启迪:改革与每个人休戚相关,在言论上支持改革,在行动上响应改革应是每个人的责任。因为每个人都是改革的受益者,更是改革的当事者。每个湖南人都要主动担当,勇于实践,不当看客当主人,不到配角当主角。
如同历史最终是由人民书写的,改革这篇大文章最终也将由我们每个人来书写。让我们扛起新时代湖南人的担当,以勇气和智慧书写改革这篇湖南发展的最美章节!
文/乡声
来源:红网
作者:乡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