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强烈建言高校打造网络文化平台

来源:红网 作者:罗明 编辑:王小杨 2014-05-14 11:33:33
时刻新闻
—分享—
  纵观人类媒体的发展史,由原先的纸质媒体,发展到上世纪的电视媒体,再发展到如今方兴未艾的网络媒体,媒体功用日显强大。高校是社会的良心,对社会文化起引领作用,大学不是殿堂之大,应该是文化之大,文化底蕴之大,通俗易懂、人人参与的高校网络文化平台亟需建立,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升高校文化内涵。我初步构想如下:
  
  一、以教务处为龙头,引领师生空间建设
  
  一个成功的网络媒体,必须有良好的个人空间建设,我建言高校新生军训期间,就应开始着手对新生培训,在网站建立自己的空间,并把空间建设作为一门必修课,进行考评,给予相应学分。对于优秀的空间,学院应在评优评先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学生参与社团,参与评论,参与创作,参与编辑,促进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教师的空间建设,以自愿为主,强调名师效应,对学生起带动作用。
  
  二、以党政办为龙头,打造“学院主题活动”栏目
  
  高校有班会主题活动,同时还有各种特定的文化节、学雷锋、读书节之类的全院性的主题活动,也有社会性的主题活动。譬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活动,就可以利用这平台进行一次全院性地大探讨、大思考,以喜闻乐见的方式,弘扬大学精神,把工作落到实处。
  
  三、以宣传部为龙头,充分打造“学院广播站”栏目
  
  高校宣传部成立了学生记者团,能开展比较专业的新闻采集和采编工作,栏目就设为“学院广播站”,直接利用学院广播站播报的新闻,在网上天天更新,并吸引广大师生进行评论,鼓励大家关注社会时事、要事,开阔大家新闻视野。
  
  四、以学报编辑部和校刊编辑部为龙头,打造学院“学报”栏目与“校刊”栏目。
  
  这是网络平台的核心阵地,是精华之所在,可以重点打造,是对学院形象的升华,把两种刊物转化为电子报刊和电子杂志,要义是在于能多进行更新,最好制成双周报(不包括寒暑假)和双月刊,不再以纸质媒体形式发行。所刊载的文章一律给予一定的稿酬,让广大师生提高参与度和知名度,找到成就感。
  
  五、以学工处为龙头,组织设置学院社团专栏
  
  所有学生社团成立后,都有应自己表现的小阵地,从而可以在页面上为每个社团设置一个小论坛,相当于给每个社团设置了一个常驻网上办公场所,展现各自社团动态,通过在页面更新中、在竞争中、在人气表现中展现社团魅力,提高社团工作的实效性。
  
  六、以团委为龙头,建造转帖区
  
  在转帖区里,一定要实现“好文大家读”、“好歌大家听”、“好剧大家看”、“好课大家上”,把一些优秀电子书刊和好的视频网址链接上来,开展今日推荐,进行共享,真正让先进文化武装大家头脑。
  
  七、以师生组织的文学社团为龙头,打造文化专栏
  
  鼓励师生组建文学社团,设立多个原创天地,鼓励原创,让广大师生自由抒发情感,虽不一定代表灵魂的高地,代表顶尖水平,但至少能让师生学会参与,找到一块心灵的栖息地,给自己留下一些快乐的回忆,丰富业余生活。
  
  八、以校友办为龙头,打造“荣誉殿堂”栏目
  
  为推广学院形象,有必要建立“荣誉殿堂”栏目,把历年来我院校友会的名人、优秀名师、以及优秀学生进行典型宣传。
  
  九、以一些文化研究院为龙头,传播传统文化
  
  设立“湖湘天地”栏目,充分发挥高校老同志的余热,研究和探讨孔子国学,研究民俗,促进学生思考人性的回归,以及弘扬传统文化。
  
  十、以校企合作办为龙头,打造商务平台
  
  为“以网养网”,开源节流,要引入商务模式,建立网上特许经营店,从衣服鞋子的网上购物,到移动付费,到快餐外卖,到网络广告,二手市场,多搞各种冠名的主题活动,拉赞助,解决网站的运营资金。
  
  总之,有建设才有发展,有开拓才有创新,学院网络媒体的打造与建设,是对学院工作的补充、拓展与肯定,也代表当代大学生教育方式的一种突围,学习、参与、交流与互动,优化学习平台,有利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整合高校文化资源,每一个高校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文化网,以高校文化网彰显高校的文化魅力!
  
  文/罗明

来源:红网

作者:罗明

编辑:王小杨

本文为论道湖南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ldhn.rednet.cn/c/2014/05/14/334934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论道湖南首页